统筹安排警惕误区

目前,我国现有的小学生6岁入学的年龄,是经过了大量的调查和实验认证的。从儿童生理发育上看,一般6岁儿童的大脑重量能达到1200克(成人脑重的 90%),此前幼儿的大脑正在发育中,只有进入学龄期以后大脑额页才显着增大,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才有较快的发展。而低于学龄期的儿童脑机质尚未发育完善,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机能还不够强,不能准确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家长和老师在兴趣班上经常见到孩子坐不住,老走神不听讲的原因。也就是说,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的学龄前儿童根本不可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盲目地填鸭,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其实,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应该综合考虑,切勿盲目追风走入误区。

误区之一:兴趣越多越好。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个**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盲目地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甚至认为艺不压身,兴趣越多越好。孩子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英语、书法、棋艺、钢琴……什么都学,可什么都没学会。

误区之二:重知识轻能力。有的父母认为大班的孩子在幼儿园上课或上兴趣班,学知识才是正路。每天问的就是“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他们对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日常生活常识和技能没有当回事,照样包办代替,结果孩子进小学后,像系鞋带、上厕所提裤子、整理学习用具等最简单的生活技能还要从头学起。

误区之三:两眼只盯着成绩。不少父母送孩子上兴趣班或幼小衔接班,就是为了孩子能有超人的成绩,将来好上个名牌小学。因此他们认为花钱买的是成绩,孩子若是学习后进,不是批评他脑袋笨,就是埋怨老师没有用心教。这恰恰是他们缺少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常识的表现。学前阶段教育的重点是要教孩子学会听讲,学会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沟通,让孩子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尤其是在集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专注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相当重要的。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书本知识很容易补上,可是如果不从小打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以后再扭转那是难上加难。

父母谨防自己走入认识误区的最好办法,是多和老师交流,统筹安排孩子的各项活动,注重听取孩子意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逐渐走过生理、心理的适应期,用欢乐的心情迎接新的人生角色。

 >> 要关注孩子的幼小衔接

 >> 面对幼小衔接家长该关注什么

 >> 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 父母常犯哪些错误

 >> 在幼小衔接中 父母存在的四大误区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