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嘎镇中心小学 王李曼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交换律”。

教学目标:1.认识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发猜想。

1.介绍“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导学生得出等式“3+4=4+3”。

2.引导学生由等式“3+4=4+3”引发猜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举例验证。

1.交流:有了猜想,我们还得验证。你打算怎么验证?

2.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呈现学生中通常出现的两种不同的举例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你赞成哪一种,为 什么?

4.学生交流所举例子,教师选择部分例子写在黑板上。

5.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呈现某学生研究这一猜想时给出的部分例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些 例子,并通过比较,体会这些例子对于验证这一猜想的作用。

6.小结举例验证的方法,揭示“加法交换律”。

三、类比拓展。

1.引导学生由加法类比到减法、乘法和除法,并自觉形成关于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是否 有交换律的三个新猜想。

2.小组合作学生选择部分猜想,举例进行研究。教师参与,适时给予指导。

3.交流:哪一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是怎么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师板书若干例子,进 而得出结论。

4.探讨: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 能推翻猜想?

5.沟通与拓展。

四、直观论证。

1.探究:为什么两数相加,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会不变呢?两数相乘,交换他们的位 置,积又为何不变呢?

2.借助集合图和点子图,直观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并渗透朴素的证 明思想。

五、沟通联系。

1.沟通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与以往所学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2.重新审视以往用“交换两个加数或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和乘法的合理 性,深化对交换律的理解。

六、应用提升。

依次完成几道填空题,并相机引导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 体验数学语言的简洁。

七、小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下面结合这堂课,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

整个教学过程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猜想、验证、观察、交流、联想、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到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我觉得现时代数学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因此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不够及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因此不能恰当把握评价时机,给予丰富的评价语言。

2、因为过于注重对知识探究,造成了练习时间短,不能及时巩固本节课。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