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请根据桦尺蠖的进化过程分析:

(1)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为什么?

回答:没有产生新的物种,因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是一个种群,个体之间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实现基因交流,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提问:(2)什么是物种?物种又是如何形成的?(板书)

回答: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即物种是代代相传保持一个共同基因库的群体。

提问:骡子是怎样产生的?能否传种接代?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后代,不能繁殖,原因是马和驴是两个物种。

讲述:这一事实说明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该现象称之为生殖隔离。

请分析说明:区分物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回答:区分物种的主要依据是有无生殖隔离。

提问: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讲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都起源于同一个物

种,是南美雀类的后代。请同学们分析,它们形态特征形成显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加拉帕戈斯群岛之间的水域起了什么作用。

回答:起到地理隔离的作用。

讲述:一个种群由于地理环境原因被分割成了许多个小的种群——这种隔离称为地理隔离。被地理条件隔开的小种群的基因组成或基因频率起初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提问:根据基因突变的随机性的特点,长期的隔离对不同岛屿上地雀小种群的基因组成有什么影响?

回答:由于突变是随机的,被分割的小种群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突变。由于地理隔离,各种群间没有基因交流,因此一个种群中的突变自然不会引起另一种群的改变。

提问:根据不同岛屿的生态环境特点分析14种地雀形成显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回答:由于地理隔离,各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因而有不同的选择方向。即,不同种群选择保留下的基因不同,使分开的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和基因频率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就是14种地雀形态特征显着差异的根本原因。

讲述:经过长期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上有了显着的差异,若再次相遇仍能交配和繁殖可育后代,这样的不同种群称之为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不同的虎亚种。如果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不同种群个体之间形成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新物种就产生了,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因此说:物种形成的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新物种形成的过程进行的十分缓慢,往往需要成千上万代甚至更长。

小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

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2.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

3.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巩固练习:(课后习题)

导入:我们居住的星球是美丽的、丰富多彩的,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能够演化出如此众多的种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教师讲解: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

共同进化包含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生物种类变得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层次的内容,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我们从地壳中的化石就可以了解到生物进化的历程:30多亿年前,地球的原始海洋中才出现单细胞的生命,在此后的20多亿年中还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然后才出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蓝藻,生殖方式还是无性繁殖,又经过了十多亿年,真核生物出现后,才有了有性生殖,生物进化速度加快,在寒武纪生物出现了大爆发,由二极生态系统变为三极生态系统,海洋中的生物热闹非凡,陆地则静悄悄,再过了一亿多年后,海洋中的植物才艰难登陆,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这时主要是蕨类植物,随后才出现了原始的两栖动物。陆地环境在不断地改变,影响着生物的进化,陆地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形成了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在进化过程中,有的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绝灭。生物的绝灭也为其他生物的进化带来“实惠”。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生物的进化是复杂的,还有很多问题不能用今天的进化理论所解释,还有待研究。在现时所有的理论中,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比其他学说的影响要广泛和深远,它仍然是以后各个方面研究的基础。生物进化理论还在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