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数学教学往往重视原有认知的教学,从而使教学达到真、实、简教学意境。把握教材与课堂的“切入点”就可以使数学知识、学生、课堂三者有效结合,使学生学得自然、有效。“切入点”并不是指简单地课堂引入,指得是整个知识与课堂与实际与学生的适当契机,能使学生投入数学课堂,发展数学技能,正是数学课堂的画龙点睛之术。我从多方听课和自己的课堂实践来谈谈对找准切入点的几点想法。

一、   自我准备,建构切入点

建构意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认识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让学生在有充分的准备,建构本节课相应题材,可以使课堂教学有事半功倍之效。

如朱乐平老师的《圆的认识》这一课,让学生对圆原有的一些感悟,来了解圆,做圆画圆感觉圆的大小,第一课时的充分准备,第二课时自然就引出了要了解圆的特性,用学生自己做得圆开始进行交流,汇报等等,朱老师在这一节课很好地把握了这两课时的切入点,用画圆贯穿两个课时,由学生掌控整节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已有经验,联系切入点

现在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很多的知识技能学生已有接触,所以在教学上重视已有知识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是必然趋势,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大的展示舞台。如有一位老师在上《5的乘法口诀》时,并不是像往常让学生充分感受图来感知乘法口诀,而是在以上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谁已经知道5有哪些乘法口诀”仅是这样一句话,充分深挖了学生已知和未知的能力。如《年、月、日》,你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哪些?学生一一说出知道的知识,抓住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切入点,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   问题冲突,产生切入点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是表层和形式的。如:杭州老师在教学《设计起跑线》一课时,告诉学生运动会马上要召开了,我们准备到定安路体育场召开。电脑演示有一些人在不同起跑线上跑100米,再跑400米,演示完毕,学生气愤地提出异议,说400米的起跑线不公平,教师马上追问“为什么?”、“应该怎样才公平?”,学生马上展开讨论,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强烈欲望,并利用本单元所学的圆的周长及一些生活经验很快的设计出了起跑线,学得主动、自然、透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