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这里“母亲”既指(祖国母亲),又指(生身母亲)。季老先生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是告诉我们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季老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深情地写到——(读第一段)。

二、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到对两个母亲的敬意和爱慕。

(一)我们先来感受作者对生身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爱慕。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边读边批注。

1、交流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2、抓住“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深入体会作者悲痛:

(1)、理解“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体会作者的悲痛,指名再读。

(2)、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悲伤?

①小时候不能陪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分忧。(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十六年来只回家两次,跟母亲相处不足十几天呀)

②作者长期不能跟母亲在一起,现在读大学了,作者心里会怎么想呢?

A、学生回答“迎养”愿望。B、出示“愿望”,读了这则资料,你明白了什么?C、出示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先理解,再引读:a、季老先生正应了这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叫人怎能不悲痛?(女齐)b、再等两年,只要两年,就大学毕业了,一生贫穷、劳苦的母亲,就要等到好日子了,但母亲却永永远远地离开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叫人怎能不悲痛呀!(男齐)

③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

④母亲失去了,就失去了母爱,就是想跟母亲吵架也没有机会了呀。同学们(出示,生齐读)“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⑤小时候不能陪在母亲身边,长大了没机会赡养母亲,就是母亲临终时也没等到见儿子最后一面。(出示资料)

⑥“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作者再也听不到了——指名读:“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数十年如一日。”

⑦理解“终天之恨”,这是一种怎样的“恨”,作者在恨谁?出示“自责、愧疚”,带着这种情感一齐读“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数十年如一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