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3-54页《发新书》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本课的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加法情境,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初步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意识较强,对数学充满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还有一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学前经验,所以对于加法计算的困难不大。关键是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多样化的算法,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这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入情境

师:乐乐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看,他又在做什么好事儿啦?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

(板书标题:发新书)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篇入题,直接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女生19人,男生18人。每人1本,40本书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水平。对于“每人1本,40本书够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当成可获取的信息即可。】

2.初识估算

师:看来乐乐在发新书的时候,遇到了数学问题。大家能不能帮乐乐想一想:40本书,够不够呢?看看谁的方法更妙!

【设计意图:解决主题图中出现的“每人1本,40本书够吗?”这个问题,其实无论是估算还是计算,都可以办到。所以这一环节,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寻找最妙的方法。】

预设一:

学生直接计算出19+18的结果是37,所以够。

师解释:这位同学用计算的方法得出结论。

(板书:计算 19+18=)

有没有同学不计算就能知道够不够的?

预设二:

学生说明40-19=21,21>18。

师解释:先发女生,剩21本,这21本够发给18个男生了。

预设三:

学生说明19小于20,18小于20,所以他们的结果小于40。

(孩子的大体思路是对的,只要引导孩子表达清楚他们的想法即可,可以指名2-3名孩子来回答问题。)

师解释:女生有19人,接近20人,男生有18人,也接近20人,所以男生女生合在一起接近40人,却不到40人,所以40本书,够。

预设四:

没有学生用估算思想解决问题时,由老师进行点拨。

师点拨:19比较接近哪个整十数?(板书:19→20)18呢?(18→20),20+20合起来就是多少?所以19与18合起来接近40,所以够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很可能无意识的就用到估算的思想了,这时一定要及时抓住这种思想,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这种由估算思想得出的解决方法,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3.介绍估算

师:刚刚我们用的这种方法叫做估算。(板书:估算)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估算,刚刚经历的估算过程只能是一个粗浅的印象,不过已经蕴含了一定的估算思想在里面,此时要明确的告诉学生这种新方法叫做估算,让学生建立起估算的意识,并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和渗透。】

二、自主学习,探索过程

1.探究方法

师:我们用估算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够。这个估算结果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再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一下好吗?

预设一:估算环节学生没有提出计算的方法

师:要想知道40本书够不够,我们应该先知道什么?

(板书: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板书:19+18=)

预设二:估算环节学生提出了计算的方法

师:刚刚同学用19+18,求出的是什么呢?

(板书: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可以用心算,笔算等方法,还可以用你们手中有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19+18到底等于多少?然后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主探索,同桌之间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的算法。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及合作能力,而且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碰撞可以让学生有新的感悟,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同时培养表达能力。】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预设一:第一类口算方法

方法1:10+10=20,9+8=17, 20+17=37。

方法2:19+10=29,29+8=37。

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化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预设二:第二类口算方法

方法1:20+18=38,38-1=37。

方法2:19+20=39,39-2=37。

方法3:20+20=40,40-1=39,39-2=37。

方法4:20+20=40,40-3=37。

以估算思想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预设三:摆小棒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在展台上一边展示一边解说。

预设四:计数器

让学生利用教学用的大计数器在全班学生面前,一边说一边拨。

预设五:列竖式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用练习本进行计算。

列竖式方法小结: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预设六:将列竖式简化为心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将列竖式的过程放在心中,直接写出得数。算理和算法其实跟列竖式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全班汇总交流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和反思自己的想法。算法多样化是让学生动脑去探索多种方法,互相展示与交流,拓宽他们的思维,打开他们的思路,但仅仅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所有的方法都掌握。】

2.解决问题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19+18=37(人)。也就是说,一共有37人。那么每人发一本书,40本够发吗?

(板书:40本书够了。)

师: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和估算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看来我们下次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先估一估,再计算。

【设计意图:根据计算结果,解决情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意识。通过对估算和计算结果的比较,加深学生对估算的认知,培养估算意识。】

3.比较算法

师:刚刚大家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计算19+18的结果,真厉害!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实际上和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满十进一。)

师:那么你喜欢哪一种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只要让孩子能明确自己喜欢方法的优点即可,最后由老师简单总结一下几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算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再通过对几种方法的比较,了解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书53页试一试。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列竖式的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用竖式解决几道题,好吗?

师:老师要邀请四名写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解答。

(教师巡视一遍,指名四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设计意图:列竖式是很重要的方法,需要学生人人掌握,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所以这个练习是进一步巩固列竖式。】

2.书53页想一想。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竖式计算的掌握以及“个位相加满十”的处理。】

3.书54页第1题。

师:为了奖励大家,智慧老人给我们送来了智慧果。你们想不想得到它啊?请小朋友仔细来算一算。

(先让学生算一算,然后想一想每一个苹果中两道问题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根据每组的第1题推想出第2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两个算式,寻找联系,加深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4.书54页第3题。

师:希望小学的小朋友要去春游,他们商量着怎样坐车,聪明的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际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全面提高

师:愉快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注意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细化,尽量帮助学生重新回顾一下本课所学知识点,不要流于形势。)

(板书副标:进位加法(二))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希望大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新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新知识,并且将知识形成网络,达到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