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中心人物是鲁迅先生;

(2)本文记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中几件琐事(根据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第一种题材归纳法);

(3)本文表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和崇 敬之情(根据第一种思想内容归纳法);

(4)由上得出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的几件琐事,再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根据中心思想表述的公式)。

第四步,由横而纵,由分而总。如果说集合教学的课堂教学其前三步是将集合中各篇教材涉及的共同的属 性一一抽出来,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个个的规律与方法的话,那么第四步就是运用这些规律与方法, 对每篇教材进行纵向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还课文以完整的形象。因为每篇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 分解分析后,还必须经过综合一环。上述所举的叙事散文集合教学的预习作业中题目(16)就是为达到这一点而 设计的综合训练。经过这样的综合归纳,就能使学生对每篇课文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这就好比在学修机器的, 先必须熟悉机器上每个零件的构造、功能以及在整部机器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把这些零部件按其功能与所处 的位置组成一部完整的机器。这就是由横而纵,由分而总的过程。

教是为了不教——集合教学的目的

集合教学既以“授之以本,教之以法”为其核心,那么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叶圣陶说的“不需要教 ”。集合法的“教”,是教会学生探求、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的结构及其规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 方法。它授的“本”,教的“法”,是全方位的,循序渐进的,纵横交叉式的。

纵向的是指阅读理解或鉴赏分析特定文体的能力与方法。如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乃至文言文的一般规律及其阅读分析的方法步骤。

横向的是指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的方法和适合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例如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把握文 中关键语句、概括具体内容、阐述抽象内容、解释含蓄语句、把握文章思想、分析段内层次等方法。

这些纵横向的方法又直接指导学生去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见应用文的一般写法。因为“文无 定法,大体则有”,所以,学生通过集合教学,掌握了“大体”,不仅阅读能力提高了,而且写作能力与水平 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当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本”与“法”,是能渐入“不需要教”的佳境的。譬 如学生在高一经过一学年的集合教学后,进入高二,碰到了夹叙夹议的复杂记叙文。由于学生掌握了阅读这类 文章的纵向方法,又学到了横向上的一些阅读方法,所以对像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这样一篇比较难 懂的复杂文章,阅读起来就显得较为得心应手,有时确能达到“不需要教”的境地。譬如该文中第四部分的第 11自然段: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