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分类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我先让学生对自己手中的12个图形进行分类(这是第一次动手探究),分类后不让他们进行讨论,而直接进行交流,这时候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很难形成统一的答案,此时我让学生找出造成分类混乱的原因(标准不同),因此让学生明白分类时所依据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可以按照什么进行分类?因为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推测是否可以根据角和边来对三角 形进行分类。此时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分类(不把角的分类安排在复习导入阶段,是为了让学习的过程更符合问题解决策略),然后让学生先按照角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这是第二次动手探究。到这里,大部部分学生已经能把三角形按角分成三类了。而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三种三角形的特点就可以了。在之后的练习中,会出现有的学生判断不准三角形中的角是锐角、直角或钝角中的哪一种的情况,应该让学生使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采用“量”的方法来解决。

接下来是按边对三角形分类了。首先应该了解下按边分类是否可行。其次是让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分类,分完后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两类(等腰三角形一般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去观察一般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至此新授基本就结束了。但我让学生继续研究怎么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可以去用尺量边的长度或角的度数,也可以把两边或两角对折在一起比较,还可以把两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比较。之后归纳出方法:“量”“折”“拼”,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包括等边三角形),同时也为下一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提供了探索方法的指导,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一般只会想到用“量”的方法去探索,如果学生想不到“折”和“拼”的方法,老师还要把这两种方法演示给他们看,但有了这节课的基础,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想到不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