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提示: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统计”第94~96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见策略与方法;还要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愿意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学会在统计等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

教学流程:

流程1:谈话引进

流程2:例题教学

流程3:反馈交流    第一段:新课教学

流程4:比较

流程5:小结过渡

流程6:拓展欣赏

流程7:试一试

流程8:交流试一试     第二段:拓展巩固

流程9:小结过渡

流程10:想想做做1

流程11:想想做做2     第三段:实践应用

流程12:交流想想做做2

流程13:全课小结    第四段:全课小结

第一段:新课教学

流程1:谈话引进

师:同学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最近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将5月21日这一天测到的气温情况制成了统计表。请看表格:

同时课件出示统计表:

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

5月22日

时 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温度(℃)

12

16

21

24

20

15

9

师:这是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暂停)

流程2:例题教学

师:为了更加清晰的反映表格中的数据,也便于我们分析、研究这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表中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同时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图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它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相同吗?你能从这个统计图中找到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吗?请大家先在图中找一找,思考下列问题,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暂停)

同时课件出示: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

(3)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呢?

流程3:反馈交流

师:大家在统计图中找到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了吗?我们来看(同时课件演示)

师:纵轴上,从0开始,每一格的高度表示2摄氏度,7时测得的气温是12摄氏度,我们找到纵轴上12摄氏度的位置,再对应横轴上的7时,这一点就表示7时测得的气温是12摄氏度。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依次找到9时、11时、13时、15时、17时和19时气温所在的位置,再用线段将这些点依次相连,就成为若干段线段依次连结的一条折线。它能表示出这一段时间的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连续发生的变化情况,所以我们叫它折线统计图,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