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惺忪烦冗的时尚中,儿子和我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我们苏醒过来,把毛绒猩猩玩具请出了卧室,吃了早餐,然后应邻居们的邀请一起外出散步。当我们加入人群时,儿子问到:“‘蝙蝠侠’会不会和我们一块儿去散步?”向旁人打听之后,才得知住在我家隔壁3岁半的泰德(时常把自己扮做蝙蝠侠)想在这一天自行安排活动,于是“蝙蝠侠”也就没有露面。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大约北美30%的宝宝都有自己的假想伙伴,对于小男孩儿来说,用假想来创造一些动物或者是“变成”假想的伙伴,是十分常见的。

假想游戏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认为:儿童的游戏分为实践游戏(练习性游戏)、假想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假想游戏是宝宝想像力发展的行为表现。玩假想游戏是宝宝想像的“起点”。多数专家认为,经常玩假想游戏的宝宝情商高。而且经研究发现,经常玩假想游戏或有假想伙伴的宝宝,也能有较多的微笑和欢乐,他们表现得兴奋、快乐和满足,坚持性和合作性也较好,长大后较少出现攻击行为,较少表现出愤怒和悲伤。充满丰富想像游戏的童年,将会给宝宝适应将来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常,小宝宝会从2岁时开始为自己创造假想伙伴,但18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假想游戏了,比如把一块积木假当作饼干,或拿一个空杯子假装喝水。

人们曾经一度认为与假想伙伴游戏的宝宝是不正常、缺乏安全感和腼腆的。这种误解主要由于过去的研究将一些“问题”儿童当作实验观察对象——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一项相关研究中,就把儿童精神监护院的孩子作为观察访谈对象。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人们把这种假想的游戏伙伴当作一种消极诱因。

但是,即使和假想伙伴玩耍的宝宝受到一些指责和非议,人们也仍然相信这些宝宝实际上比平常儿童更聪明。两项研究的结果综合起来,显示了这样一个结果:想像力丰富的宝宝实际上比想像力贫乏的同龄儿童更加外向,但在智力上的差异则并不十分显著。

在上述事例中,当毛绒猩猩玩具首次在家里露面时,儿子认为是家里多了些小宝宝,对它们宠爱有加。当儿子步入艰难的如厕训练时,那些猩猩们则被他横七竖八扔得满地都是。这是很正常的,宝宝们通常只是在自己确实需要伙伴的时候,才会去用大脑假想一个出来。这些通常是社会化良好、乐于与人交往的宝宝,他们愿意用想像去创造一个玩伴,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

在大街上,宝宝们假扮的“蝙蝠侠”有时候会露面。时不时地可能又有“海盗船长”或“蜘蛛侠”出来。邻居家3岁半的泰德经常全身心投入到儿子给他安排的游戏角色中,有时甚至一整天也不会从那个角色中走出来。我儿子也时时问我“妈妈,今天我们和谁一起游戏?”或者“‘蝙蝠侠’”今天在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