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语文教师都说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而上作文指导课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9月16日,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参加了学校习作指导教研活动,还参与了评课活动,从中获益良多。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们领略了七小语文教师的风采。听执教者孙老师介绍,她们六年级语文科组一向以来都把作文教学作为研讨的重点,上学期就把指导作文的细节描写作为重点来探讨,可是感觉到收效不大,原因是把“网”撒得太大,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于是,这个学期,她们科组决定把“网”收拢,把每单元中的一个细节作为习作指导的研讨重点。赛课前,当六年级语文组确定了让孙玉晓老师上作文指导课以后,她们就立即分工合作了。而且每个教师都很享受这个合作的过程,也非常愿意承担公开课的其他任务。坐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我,深深地感受到她们学科组之间浓浓的教学研讨氛围,也为她们敢于尝试上作文指导的公开课而感到佩服。的确,不把教学的热点、难点作为教学研讨的重点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就难以提升。因此,这个学期,我们五年级语文学科组也准备尝试上作文指导的研讨课。借此提高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促进教研的力度,进一步探讨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确实,为了上好这节作文指导课,每一个执教老师都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积极在本学科组进行试课,评课。听几节课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孙玉晓老师的学写《读后感》。当听完了“学写读后感”这堂作文课后,我没有半点兴奋和激动,听到高级组的老师说很好,我有些许欣慰。因为我以前所上的这节课是超常态的课,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课。

孙老师之所以选择上“学写读后感”那是有原因(哈哈,根据需要而上吧)。开学初,学生们交上来的暑假读书的读后感,不是原文的缩写,就是满篇都是大道理,满肚子的大话、空话。

概括一下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无病呻吟。

第二、“读”和“感”在文章之中两分天下,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就算了事。

第三、选不好感受点,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看来,学生们还没有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于是他便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就选择了教“学写读后感”。

为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她设计了这一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给 “读后感”下定义(写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方向。然后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通过读、思、议等形式,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领悟并归纳出写读后感的方法——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联系实际,有感而发;观点明确,叙议结合;格式正确,过渡自然。接着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美词汇,要求达到读准确,读流利;懂意思,快速记,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来,这里也是教会学生积累和运用。然后在学生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詹天佑》这篇课文,讨论并分享两个问题:一,詹天佑的精神?自己生活中的例子。 二、最后让学生拟题习作(写真实事例,做到真情实感)。

课上完了,孙老师觉得自己能按预期的计划完成,如果接下来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动笔,老师能在学生的习作过程作及时指导,并对作品进行及时点评,可能收效更大。

其实,学生要写好读后感,我认为,首先做到对给出的文章用心地读,用情地读;其次要选好“感受点”,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可写的感受点很多,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或身边的实际选择一个自己最善于写的来写;最后要联系实际,有感而发,因为没有情感的读后感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想想我们经常让学生看完一本书写读后感,这也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件难事,我就把孙老师的课件借过来尝试上这样的课。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为了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篇读后感范文《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读<<骆驼祥子>有感》,读完之后,让学生思考每一自然段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顺理成章的对读后感有了最初的了解,之后我对读后感的定义总结了一下。简单说,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觉得读后感不再抽象,提起笔来也容易构思。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了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手法,简单地说,就是写好开头、中间、结尾这三部分。在具体落笔之前,学生要做到两点,一明确文章主要内容,二寻找感点。只有做到这两点,写出来的读后感才不是原文的缩写或者没感触的无病呻吟。写读后感一定要读懂文章,领会中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感”从何来呢?其次就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写的一点来写。最重要的是,一篇好的读后感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然后在学生掌握了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读《伊索寓言》中《蚂蚁和蝉》的故事,完成两个任务:请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简单的列提纲)。第二节课,我让学生动手写作,自己巡视指导,并对同学的作品及时作出点评。

上完课后,从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看,效果还不错,也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我觉得,上课之前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非常关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其他的教学策略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老师如果讲课幽默风趣一点,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不管上什么课,一定要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要落到实处,绝不能蜻蜓点水。如果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及内容的重难点后,能根据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思路清晰,突破重难点,过渡自然,随机应变,在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我看这节课就算成功了。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的一点浅显的感悟,在作文教学中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作课教师们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不可能完全学到,也无须刻意模仿,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却是需要我用心去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