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毛主席在花山》,(板书课题)。大家想一想,课文是以什 么方式命题的?

学生:主要人物和主要地点。

老师:非常正确,以后我们写作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听写8个词语。

(听写)

老师:好了,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发现同桌有错字的请用红笔圈出来,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字,让他照着改。

老师:好了,有错的同学请举手。这四位同学昨天晚上一定没有好好预习,特提出批评!现在先改两遍,课后再改十遍。

老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后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分别写了哪一些段落?想好的写在语文课堂笔记上。

(巡视指导)

老师:好了,开始交流,谁先说?

学生1: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毛主席让乡亲们回到花椒树下碾米;

老师:停,你能不能说得简洁一点?

学生1:(想了一下)毛主席关心群众碾米。课文2—10段写了这件事。

老师: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应该是2—9段。

老师:认为是2—10段的举手。

(有10名同学左右)

老师:我们来读第十自然段,这一段前半部分的确是写碾米,后半部分还是写碾米吗?不是,那其实就开始写下一件事了。这样的段落在文中起什 么作用?

学生:承上启下。

老师:承上启下的段落我们一般都把它分在——

学生:下面。

老师:好的,继续。

学生1:第二件事是毛主席让警卫员给乡亲们泡茶。

老师:(问大家)是泡茶吗?

生齐:不是。

老师:那是——

生齐:送茶叶。

老师:对了。我们说话一定要准确,要严谨。继续。

学生2:第三件事写了毛主席帮群众碾米。

老师:仅仅讲了这一点吗?

学生2:他还给乡亲们讲喝茶的好处。

老师:把这两个句子话连到一起说。

学生2:第三件事讲了毛主席帮群众碾米,还给他们讲了喝茶的好处。

老师:你再看一下书,顺序有问题吗?

学生2:应该是先讲喝茶的好处,再帮群众碾米。

老师:对了。课文共写了这三件事。大家看一下自己刚才做的笔记,认真做修改,以后做笔记都用铅笔,这样利于修改。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完成本课最关键的问题:课后第一题。用横线画出毛主席与警卫员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看从中体会到什 么。

(学生画)

老师:注意,不能画多,更不能画少。

老师:好了吗?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3:(略)

教后记: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认真地动手动脑,尤其是概括三件事的内容,虽然用了很长时间,但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工作的过程”。不像以前的语文课堂,几个同学说过去,大部分同学还没听清楚就过去了。尽管没有按预期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我仍感觉比较成功。因为,它是有效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