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日本动画片《死亡笔记》DVD的发售,以及《死亡笔记》的漫画走俏申城校园,在漫画中作为剧情发展的主要道具、可以主宰人类死亡的一本“死亡笔记”,也成为部分中学生争相购买的流行物品。

有关青少年心理学专家认为,“死亡笔记”之所以风靡校园,成为部分青少年的流行物品,反映了孩子的宣泄需求被长期漠视及宣泄渠道缺失有关;虽然目前本市学校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但真正可以供孩子们缓解、宣泄心理压力的途径却少之又少。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小店老板:最多一天能卖30本“死亡笔记”

安化路是上海市一条并不起眼的小马路,但文具店的分布密度颇高。昨日下午放学时分,记者随意走进一家文具小店,即被告知“死亡笔记”卖光了,要的话可以预订,明天就有。店主说,近20元的“死亡笔记”虽不便宜,但进多少能卖多少,最俏时一天曾卖掉过近30本。而在另外一家文具店,记者终于看到了这本炙手可热的“死亡笔记”。黑色的封面上用烫金的字写着“DEATHNOTE”,整整30页的使用说明有种阴森森的感觉。

“名字被写在‘死亡笔记’上的人类将会死亡。”“写上名字时必须对那人的样貌有印象,否则没有效果。因此,其他同名同姓的人不会受到牵连。”其后一些煞有介事的“模拟杀人情节”更令人瞠目……为了解这本笔记的知晓度,记者随机挑选两所初中的两个班级作了一番微型调查。令人意外的是,两个班级共76名同学都曾听说过这本“死亡笔记”。而其中一个36人的班级拥有“死亡笔记”的有13人。

心理师:孩子的宣泄需求被长期漠视

“诅咒他人的行为,虽然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但不啻为一种向成人传递诉求的信号。”上海时空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严正伟认为,现在孩子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各方面的压力时常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在得不到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孩子们常常会选择一些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他举例说,曾有一个家教甚严的初中女生找到他时,已有两年的厌食经历,正是在无法排解压力的情况下,她宁愿选择一种伤害身体的方式来宣泄、逃避所承受的压力。

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王峰则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学生承受压力的外在宣泄。现在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下拼命学习,遇到压力却没有合适的宣泄途径,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非积极宣泄方式的诱惑。诅咒他人,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也是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情绪平衡支点的具体表现。

教师:“生命教育”不应局限于教材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