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开始,我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不在于自己舍不舍得花钱,就想亲眼看看自己的钱到底流到了哪里。到了大学那会儿,独自在外求学,对钱的控制能力和整理能力又有所提高,一直到现在,我都一直认为,学会理财,掌握理财技巧,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当大宝岁之后,对钱的概念渐渐明朗的时候,我就想着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她的理财意识。可能在我的意识中,我比较认同某些正确良好的习惯是要在孩子幼儿时期就要形成和养成,等她长大后,便会对这些好习惯形成固有的观念,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会习惯成自然。

根据美国著名发展心里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跟孩子发展的阶段有五个,包括:婴儿期(0-1.5岁),儿童期(1.5-3岁),学龄初期(3-5岁),学龄期(6-12岁)和青春期(12-18岁)等。所以理财教育也要分年龄阶段进行,因年龄施教,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工具/原料

这里,我需要说明的是,我下面将要说的理财教育,只是针对3岁多的大宝量身制作,每家的孩子身体发育和成长经历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同龄的孩子也会出现一前一后的情况,还请妈妈们斟酌。

首先给大宝买了一个属于她的小钱包。大人有的东西,比如手机,钱包,手表……其实都是孩子们最最喜欢的“玩具”,所以他们也渴望拥有这些。当有一天下班,我给大宝带回一个漂亮的钱包送给她的时候,她尤其开心,举着钱包激动不已,总是有种自己就是大人的感觉。

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平时在家里,我会说起一些简单的小知识,和大宝做一些简单的亲子小游戏。当然,不是孩子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或庞大渊博的理财理论,而是她所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我会拿出不同面值的钱币和硬币,让大宝认谁大谁小,并且是不是用这些才能在超市换取她所需要的东西?或者把她的小钱包里装满零钱,让她拿着,让她带着空手的我去超市,这时,大宝总是会很自豪的以为她有照顾妈妈的能力了。

做孩子的榜样。孩子是模仿专家,家长说的话,做的事,有时会被孩子有意无意的模仿了去,他会认为大人做的事情都是对的,自己这样做自然也是正确的。平时,我就和宝爹说好,在大晨面前,我们俩教育观念要统一,理财观念更要一致。该买的买,不该买的不买。节约是一种美德,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素质,更是对钱的一种尊重!当然,节约不是小气,不是饿着肚子不吃不穿,不是朋友有难省钱不帮,孩子还小,一定要对她讲清楚,不要让她觉得无情无义,没有安全感。

她想要的东西,不是想要,就能得到。现在一家基本就一个孩子,家庭条件也富裕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般都会有求必应,孩子相中的,不管多少钱,一个字—— “买”!但时间长了,孩子会认为,家长是无所不能的,原来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到,即使家长面露难色,她只要一哭二闹三霸道,家长一般也都会满足。如果是这样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有时,大宝想要某样东西,我不能买时,我会先问她:“家里有吗?”如果家里有,我们说什么也不能重复购买。如果这样东西坏了,可以酌情购买。如果家里没有,大宝又非常喜欢,我会在一个适当的时候,作为礼物奖励给她。

记得上一次,大宝相中了一件红色的衣服,由于店家那件衣服号码太小,我给大晨说她穿不进去,她很不高兴,哭了。后来,我逛了很多店,终于看到了同一款式比那件大几号的衣服,买下来,送给她,并说明原因,把前后两件衣服让她自己做对比,她才不好意思的笑了。从那以后,我说不能买的时候,她会以理解为主,有时也会问为什么,但不会再无理取闹了。

让她明白钱是怎么来的,不是坐在家里天上就掉钱的,没有一个人会做到什么都不干就拥有花不完的钱,即使有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不节约,使劲花,也会花完的。钱是爸爸妈妈去上班才挣来的,很辛苦,所以要珍惜哦。

爸爸妈妈要把钱留出一部分做为孩子学习知识、学习本领的费用,更会为生活做好计划。但不要在孩子面前算钱哦,有时候,计算,不是件好事。

比如,你在孩子面前说“你吃我的,喝我的,一年得花掉多少钱啊!”“今天出去又被你小子花去一瓶好酒的钱!”“孩子,给老爸倒杯水来,我给你一块钱!”更不要说“你长大了挣了钱,给谁花啊?”……你知道吗?养育孩子,千万不要计算这些,有些钱,是你应该为他花的!不让让孩子从小就觉得你和他之间,是一笔交易!

当然,有时,可能你费尽了力气,刚在家教育完,孩子懂了,可出了门,孩子仍然坚持要买这个,买那个,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时候,你要耐心,给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买的理由。而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怒骂,这样只会锻炼孩子急躁的脾气和跟你一样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