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设计的操作活动材料过多地注重了外形的美观和有趣,过多地关注了操作活动材料的形象和情节,却忽视了排除操作活动材料中某些物理属性的干扰,使得操作材料“美观、有趣,却没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这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我们认为要使操作材料中隐含一定的数学概念和属性,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活动的目标、要求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依据和准则。明确认识教育活动或者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要求,是提供合适操作材料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在指导幼儿操作时的指导方向,正如我们平时常说的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即目标意识。

2、围绕目标确定合适的材料

围绕教育目标和内容,选择与数学概念和属性特点有关的实物作为操作材料。如在“认识三角形、方形、圆形”的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有三角形、圆形、方形图形板;有三角铁、玩具车轮、手帕、围巾等含有特征的实物;有“喂你吃”游戏,将“小兔”、“小熊”、“小老虎”的嘴巴设计成三角形、圆形和方形的形状,幼儿将篓子中的“雪花片”当作“饼干”去喂这些小动物;等等。这些操作材料都是将三角形、圆形、方形等抽象的图形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玩一玩等形式,让幼儿在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感知、积累、获得有关三角形、圆形、方形的图形特征,逐步形成三角形、圆形、方形的几何图形的概念。

幼儿通过操作这些隐含一定数学概念和属性的操作材料,使他们获得鲜活的、生动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数学经验。因此,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应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出发,充分考虑到它的教育性和科学性,把数学教育的意图和要求融入材料之中,使幼儿在摆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达成目标,让幼儿做到“行为有落点”,即明确指向教育目标。

3、充分挖掘材料的功能

即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材料的数学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在小班幼儿的“汽车”图片分类活动中,按其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可提供不同颜色、同一类型的小汽车;按其功用(客车、货车)特征进行分类,可提供有不同功用、同一颜色的“汽车”图片;还可以提供具备两个特征的图片,让幼儿在不同的数学探索活动中得到发展。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来实现的,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的不同,使得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获得认知的,因此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应该暗含教育价值,这样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动手动脑去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不但要考虑幼儿的兴趣,而且要从教育目标和内容出发,把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之中,使操作材料中隐含一定的数学概念和属性,这样才能使之更好地为教育目标服务,发挥其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