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幼儿园都采用数学活动教学法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采用这一教育方式 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教学指导用语

教学指导用语一般指教师在作业开头的几句开场白,指导语应达到下列要求:

语意简洁明确 即用简洁的话表达清楚四层意思:“要做什么”(操作目标);“要怎么去做”(活动规 则);“要注意什么”(强调重点);“完成作业的标志”(自我检测的依据)。

如何做到语意简洁?第一,凡是由教师定义的概念、规则,不要用发散性的提问语。第二,凡是与教学重 点无关的问题不要提问,做到“开门见山”,切中要点。

幼儿学习数学依靠的是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因此教师的导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时间的掌 握上,一般以5~7分钟为宜。 语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交代给幼儿的规则、要求,哪些先说,哪些后说, 哪些放在操作过程中说,要仔细推敲。比如:新活动先说、详说,其他活动后说、略说;新活动中主要规则先 说,例外情况的处理等到出现时再说;操作是按什么顺序做,就按怎样的顺序说;各组不同的作业要求(如作 业量)分别说,需要共同遵守的秩序统一说。

概念准确、合乎规范 教师使用的概念必须正确。如“高矮排序”不要说成“长短排序”;“倒着数”不 要说成“倒数”;数量“多”与“少”的比较,不要说成是“大”与“小”的比较。还要使用统一的概念用词 ,如横排叫“排”,竖排叫“列”,遇到横向两组物体比较时,就使用“排与排的比较”;遇到纵向两组物体 的比较时,就使用“列与列的比较”。

语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对小班孩子交代规则时,要尽可能用符合他们理解水平的、富有情境性的语言 来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并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而对中大班的孩子则应顺应他们求知欲的需求,以问题作为活动 的开端,引导幼儿运用观察、迁移的方法领会活动的规则与要求,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此外,指导语中还要尽量避免将活动的结果直接告诉幼儿,也不要给予暗示。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就应 由幼儿自己去体验、探索。

二、注意小组活动内容的组合策略

数学小组活动可以按四种方式来组合:

平行组合 即内容相同而材料不同的活动(但属于同一抽象层次,如都是实物或都是图片)组合在一起, 幼儿到各组去参加活动,实际上是将同一个活动重复玩了好几次。这种安排策略可用来加速活动的周转,让全 体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接触到新活动。

层次组合 即各组活动所依据的心理运算结构相同,但在材料的抽象层次上不同,如用排除法归类,所配 材料有的用实物,有的用图形。有时是在操作规则上有复杂程度的不同,如在练习排除法归类时,有的组只要 求找出错的用纸盖掉,而有的组则要求先用白纸盖,然后再找一个对的放在白纸上。这样操作就多了一步,难 度也相应增加了。还有时是材料中干扰因素有所不同,如还是用排除法归类,有的用规范的标准图形为材料, 有的则用各种变式材料,幼儿需要排除干扰才能区分材料中不属于一类的图形,这样活动的难易层次也能区分 开来。运用层次组合的安排策略,特别适合不同学习速度、不同认知策略幼儿的学习需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