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所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3.通过上述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密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第二课时。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目的是使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确定其中一些照片拍摄的地点(辨别观察者的具体位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想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通过听课文《画杨桃》,说说“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形状,为什么和其他同学画的不同?让学生七嘴八舌,得出从“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就是这个样子,进而得出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然后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闭上眼睛想象、动手进行模拟观察、再谈一谈收获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会识别和判断所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及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直小学,学生大都来自县直各单位,具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学校是全省一流的名校,教学条件优越,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起来会有一种亲切感,学习比较顺利。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1.听课文,了解观察物体的形状与观察的角度有关。

师: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与语文也密不可分,请听录音,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录音播放课文《画杨桃》)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