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说课稿

一、说教材与学情

《拾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收获》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在收获的季节,田野上三位农家妇女拾穗的情景。表现了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积累,基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完成识字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能学会按要求查找课外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也能通过自读自悟等学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2. 了解《拾穗》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和画家米勒。

3. 引导学生欣赏油画《拾穗》,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图作文的要求。

4. 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 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欣赏油画《拾穗》,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图作文的要求。

2. 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情怀,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以及创设情境,结合课外资源,力求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

①课前预习,搜集资料

②读思结合法

③课堂交流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由远到近)谈自己的发现。我采用这样的过渡语:这是一幅举世闻名的油画作品,诞生于100多年前,具有时空不可抵挡的魅力,知道创作者是谁吗?(生答)对!是一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18世纪法国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

【设计意图:教师的谈话言简意赅,直接点名本课学习的重点欣赏油画,了解画家,指明下文的学习方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字词句读准读通顺,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做标注。

2.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

3. 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 1段:收获后的田野情景。2~5段:三位妇女捡拾麦穗的情景。6~7段:简介作者,评价画特点】

4. 简介作者米勒。这部分是根据金钥匙要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准备的资料或课文中现成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再给予补充,共同了解课文背景。

(三)细读课文,赏析油画

1. 和学生一起来欣赏油画。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1~5段,想一想重点描写了什么?并让他们找一找相应的段落,与画面中的人物比一比,再读一读书,看看学生是否能发现课文与油画的不同之处,即有些部分是想象的部分,有些部分是画面上的内容,并让他们坐上不同的记号。

2. 体会课文欣赏油画的顺序。让同学们找出哪些是远景,哪些是近景。

3. 让学习再次自由朗读该片段,并让学生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在边上标注自己的感受。通过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理解画家在对其动作、神态的栩栩如生的描绘中表现出来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理解,同时更有艺术家活灵活现的描绘中的美景以及一种浪漫的情怀,如:“她手脚麻利,捡拾„„”

【设计意图:教师几次重申“图文对照”,既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对习作(看图作文)方法的渗透,体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念,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齐读全文,说说自己欣赏了这幅油画后的感想。

2. 课后自己选择一幅喜欢的名画,仔细欣赏,并根据今天学习的欣赏油画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想像,写一篇看图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