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杯子的高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树的高度。

(4)测量奉化到宁波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奉化到宁波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奉化到宁波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离宁波保税区还有39千米。

B图2:金山寺在前方2 千米处。

C图3;出租车4公里起程价8元。

D图4:地图上连云港到青岛的距离是19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已经让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课件出示,板书)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松岙小学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你走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吗?

(2)出示奉化体育场:它的一圈是4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2圈半)

(3)以前,张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东大门出发一直沿小溪走,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选一选)

冰箱高140( )

A 厘米 B 米 C千米

宁波杭州湾大桥已经通车了!现在我们从宁波去上海可以比以前少走120多( )。

A 厘米 B 千米 C米

2.第二关:(填单位名称)

今天天气不错,一大早,我就跳下2( )长的床,跟着爸爸去晨跑。我们跑了整整1( ),花了 6 ( )才跑完。回家吃完早饭,一看时间,啊!快迟到了!我赶紧收拾好书包,坐上爸爸的车前往 5( )以外的学校。虽然没有迟到,可上课时我却发现,我把 20( )长的学生尺忘在家里了。

3.第三关:(连一连)

人行走的速度 15千米

飞机飞的速度 800千米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4千米

汽车行驶的速度 80千米

4.选用交通工具并说明理由。

5.计算路程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第一、第二小题:从简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第(5)小题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考虑到城里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提出了第(2)个小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为例,对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能更充分、印象更深刻。

教育工作者应教书育人,数学教师也应有大德育观,所以此两题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学生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想想做做5、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则日记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