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在科学课堂上常会出现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报告单当做“道具”使用的现象,分析了问题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和由此导致的后果,从认识的层面分析了可以作为突破的思考方式,同时也在实践的层面上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措施。希望能在认识上和教学实践里引起读者的一些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报告单 道具 尊重

一个美国教师带领一群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到学校的图书馆,对着浩如烟海的书的世界,对孩子们说:“这些书都是前辈的人脑力劳动的成果,将来我们也会为这个宝库添加更多的好书。”随后,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纸,让学生用彩笔任意涂鸦。最后,老师将每个学生涂鸦后的画纸收集在一起,和学生们一起设计了一张封面,装订成了一本书。然后老师郑重其事地将这本书插到图书馆的书丛中,告诉孩子们,这是大家入学后完成的第一件作品,以后他们还将会创造出很多的作品。这是美国教学视频中的一段内容。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做实验时,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做实验时将现象和数据进行记录。然后,学生分小组做实验,由记录员进行记录。实验结束时,教师打开视频展台,让一两个小组的同学带记录单到展台上展示和报告实验结果。教师问:“其他小组有与这个小组不同的吗?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实验结果相差不是很多,这表明实验活动很成功,因为大家都获得了正确的结果。教师也很满意这样的结果,如果有个别小组实验数据上有偏差,教师会引导大家相信“少数服从多数”,并要求出错的小组认真查找原因,悔过自新。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实验报告单的“道具”使命也就结束了。我们发现,有很多小组的的实验报告单的读者仅仅就几个小组成员而已,刚诞生就死亡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

在教师看来,每节课都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于实验课来说,实验如果做失败了,那就等于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教材安排的实验活动需要合理地分配时间。如果在下课前,学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实验活动,而且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那么对整节课的评价就是基本良好。所以,实验报告单通常被设计成学生只需填写数据和简单语句的表格和填空题,以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填写准确无误的结果。实验报告单不过是为了体现学生实验是否获得了正确的实验结果,是用于评价结果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去做实验的一个“道具”。实验报告单更像是一次普通的课堂作业,其价值在于让学生得到一次练习,练习结束后,就不再有什么价值。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