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0年试用修订版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可见,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是语文学习的要求,而且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也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能力的培养。另一种倾向的基本特点,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的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无休止的做题操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基于此。探索科学有效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表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基于此,探索科学有效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2)回归生活世界。(3)立足实践。(4)着眼创新。(5)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所谓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在探究过程上二者都要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这样一个基本的研究程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关联一体相辅相成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