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是则非常有名的寓言。讲的是一个牧羊的孩子,很喜欢恶作剧,常常高喊着:“狼来了”,看到村子里人们惊慌的跑来帮忙,就高兴得哈哈大笑,但是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他在恶作剧。有一天真的有狼来袭击他的羊,他害怕地大叫救命,可是人们都认为他又在骗人而不理他,结果,他所饲养的羊全部都被狼吃光了。

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诉孩子,绝对不可以说谎,说谎的结果往往会自食其果。这个故事同时也使大人受到很多启示。

例如日本成蹊大学的经济学者竹内靖雄教授,他认为不正确的经济预测和不实的情报会导致经济的混乱。他归纳出一个经济原则:“不确实的预测,只会造成大众的混乱。”为了教养而使用恐吓的手段,将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一种奇妙关系。

当然,在孩子的教养中,赏罚分明是不可欠缺的要件。孩子执行父母的命令就该给他奖赏,不执行时就该给他处罚,这是要训练孩子听话的一个方法。但是天下做父母的,都是只喜欢给赏,而舍不得处罚。“这次考试只要你能拿到100分,我就带你去看乒乓球赛”说这话的父母,只要孩子考得好,排除万难也会履行自己的诺言。但是如果父母亲说:“你如果不把你那个乱七八糟的房间给收拾好,就不准你吃晚饭。”虽然孩子没有把房间整理好,最后还是会给他吃饭的,不过总是会加上一句略带辩解的恐吓:“下次再不听话,就真的不给你吃饭!”

的确,当你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时,即使你不会处罚,口头上还是要给他一点恐吓,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那个“恐吓”只是单纯的恐吓,那么孩子就会认定父母是在“说谎”,而失去了所有的效果。像那个喜欢恶作剧的牧羊的孩子,最后就失去了他的信用。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恐吓”只是教养的一个手段,它会在亲子之间产生一种奇妙的关系。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实现你所交待的任务,就受到严厉的惩罚,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压抑,对父母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但这充其量只是一种“恐怖政治”而已,并不能培养自动做事的自立心。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恐吓”做为教养的手段,而且五次里有一次要真的处罚,如此一来孩子心里就会有“这次如果再不做,也许就会受到处罚了……”有了这种不安的感觉,“恐吓”才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