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小动物有天生的兴趣。在学习完《啄木鸟》这课后,我让学生向课外延伸,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常识,在班上交流:

[师:同学们,鸟是消灭害虫的能手,是树的医生,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还知道有关动物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1: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生2:蜜蜂能传播花粉,采花酿蜜。

生3:蚊子会吸人的血,还会传播疾病,蜻蜓会吃蚊子,是益虫,我们不能把蜻蜓捉来玩。

生4:壁虎也能吃蚊子,我们也要保护它。

生5:猪的全身都是宝,猪肉可以吃,猪粪可以当肥料,猪的蹄子还可以治病呢!

师:(惊讶地)哦!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6:有一次,我家杀猪,我爷爷把猪蹄子捡起来晾干。我问他干什么用?他告诉我可以用来治风湿病。

(教室里响起了的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知道的可真不少啊!真不亏是我班的“小博士”。谁再说说呢。(生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又掀起了一个**)

生7:蝉会吸树汁,是害虫。

生4:不对,不对。蝉是好的。蝉壳可以当药材 。药店里就有卖。(一生赶紧纠正)

生1:老师,为什么蝉有的会叫有的不会叫呢?

师:**同学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呢?

生(齐喊):想!

师:这是因为蝉有公的,也有母的。公蝉身上有发声器,母蝉身上没有,所以不会叫。这也是平常我们说的“哑巴蝉。”]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整节课学生兴趣很高,都争着把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知识告诉大家。课堂一直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并且从学生那里获得所不知道的知识)

评析:

新课程强调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节课里,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树立了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和学生增长了见识,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