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说,父母决定孩子的命运,而每个孩子都想生来就生活在蜜窝里,但父母不是他们决定的啊.这些孩子也只能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坚苦奋斗喽.苦中作乐啦.

相关阅读:

家可以给孩子什么

班主任工作多年,发现总有些孩子在放学以后不爱回家,在路上磨蹭一阵子,最后才怏怏而归。

为什么呢?一回到家,写作业——看书——吃饭。宽松一点的可以看看电视、玩玩玩具,大多数家庭生活的内容就到此为止。家庭生活的单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孩子把注意力转向了外界的空间,甚至有些孩子选择了逃避,不想回家。

孩子需要一个家。这个家不一定要有多少优越的物质生活,但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里充满着爱与笑声。

有一家子把星期六定为“家庭日”。每到周六全家人自编自导自演,组织一场文艺演出,有时排演小话剧,一人扮一个角色,不分大小,抽签决定,爸爸也许成了“儿子”,儿子也许成了“妈妈”。演技可能很拙劣,但都很投入,始终笑声不断,有时爸爸一个滑稽的动作,把儿子逗得四脚朝天。有时诗歌朗诵、排演小品、歌舞联欢……甚至连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做饭、整理房间也都成了精彩的表演。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一家人其乐融融。更让人欣慰的是,为了在表演中显示才能,儿子主动看了许多书,知识面大为扩展。其表演才能又延续到学校里,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良性循环使孩子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还有一家子在家里设了一个“心语留言”,家里人谁有了烦恼、对谁有意见或有什么喜事,都可写下来夹到留言本里,周末举行一个家庭会议,逐一讨论,包括孩子的学习、学校生活,大人的工作。这样既关注了孩子的学习,也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许多不足。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为难,知道生活的艰辛,增加了孩子的责任感,更有利于其心智的成熟。

家留给孩子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好好去思考的,也值得每一位家长好好去经营一番。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成长环境,远比带他去“肯德基”,买高档玩具,或者参加什么学习班更好。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