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一个单元我一直利用课堂的时间,重点抓好学生预习习惯培养,如要求他们做好批注等,因此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前半节课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课上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行为习惯,倡导学生学会询难问疑。近十分钟后,还是很多学生能比较流利、准确地说出诗句意思。

古典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好感情,融入了作者对于审美的独特感受。诗无达诂,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会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在古诗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努力使学生的理解贴近作者的实际思想。王安石诗句中的“明月”就是中国传统的思乡的意象,我抓住这一意象做足文章,通过品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让学生知道“明月”往往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思乡的寄托,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来理解诗歌的情感。这一点比“绿”字教学更顺畅,是不是学生原有的基础更好。很明显这种思路又走到唯学生基础论的错误上去了,如果学生原有的基础很好,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过程,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得素质的提升。在某个教学时间段里,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其终点是教学指向的应有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这个现有水平和应有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作“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要强调的是,“教学的价值正是体现在消除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应有发展水平的差距上”。因此,教学不应当顺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水平达到理想中的水平。因此,关键不在于学生的基础,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否让学生进入有效的思考,能否尽快地认学生从原有基础提升到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