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HBV是一种非杀伤细胞性病毒,其侵入机体后不仅发生肝内损伤,而且导致肝外损伤,自1971年发现本病以后,HBV和肾小球肾炎的关系引起普遍重视。近年来中西医对本病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在国内也日益引起重视。

临床表现

1.年龄与性别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学龄儿童多见,最小者15个月。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

2.发现尿异常方式 本病起病多隐袭,约半数病人可无自觉症状,多在普查或因其他疾病作尿检查时发现有血尿(hematuria)或(和)蛋白尿(proteinuria) 。部分病人可以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起病,少数病人在肝炎病程中发现尿异常。

3.肾脏症状 多数病人可有血尿,血尿程度可由轻微显微镜下血尿至肉眼血尿、程度不等。蛋白尿多为轻~中度,有时可见大量蛋白尿,甚至达肾病水平。ASRDC报告61.3%的病人在病程中可表现为NS。

水肿多不严重,部分病人可有高血压,肾功多正常。

4.肝脏症状 肝脏自觉症状多不明显,约半数病人可有肝脏肿大或肝功异常。据ASRDC报道在HBV携带者中在e抗原转为e抗体之前,大多有肝功异常。

以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难以鉴别,但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本病有以下特点:即非典型性、多变性及迁延性。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可见程度不等的血尿或(和)蛋白尿,偶可见管型。血尿伴蛋白尿者占72.4%,单纯血尿占16.7%,单纯蛋白尿占9.7%。

2.血清HBV感染标志的检测 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几种抗原抗体系统同时检测、动态观察和长期随访更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3.血清补体(complement) 约半数病人可有补体C3或C4下降,随病情缓解多可恢复。

4.其他 约半数病人可有肝功能异常,GPT升高。肾功能多正常,早期少数病例可有一过性尿素氮升高。抗“O”升高者不多见,此点可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相鉴别。

预后

本病病程多较长,但多数病例经数年常可自然缓解,提示小儿时期HBV-GN预后良好。年龄小、病程短、肾小球内仅有少量沉积,且不伴肾小球硬化者预后良好。

但如蛋白尿长期持续,肾小球已经发生硬化或肾功能损害者预后不良。

血清抗HBe抗体出现多伴有病情缓解,特别是抗HBs抗体出现,几乎全部病人缓解。

诊断 凡符合以下标准者可确诊:

1.血清HBV抗原阳性。

2.有肾实质损害表现血尿及(或)蛋白尿,并可除外狼疮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肾组织学改变为膜性肾病。

4.肾组织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但对仅有HBV血症及肾损害表现者,暂不能诊断本病,应尽可能争取肾活检以便明确诊断。

预防

本病预防关键在于积极防治乙型肝炎,特别是母子垂直感染。近年来,国内对乙肝疫苗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并已在人群中特别是新生儿广泛应用,为乙肝防治创造了条件。

治疗

西医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以下方法可以试用:

1. 干扰素治疗 对HBsAg持续阳性者可试用干扰素治疗。其他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或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

2.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对此尚有争议。这些药物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并能促进HBV复制而加重病情,故必须慎用。但对有肾病综合征表现者,且HBV复制指标阴性时,可在医生密切观察下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TW可能更方便。

3.免疫调节剂 胸腺素或胸腺肽。

4.保肝治疗 对有肝功异常者可加用保肝药物,如肝泰乐、云芝肝泰及多种维生素等。

中医药治疗

总原则

治疗本病应以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正虚为本,以肝、脾、肾为主,邪实为标,主要表现为血瘀、湿热、热毒、水湿。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辨证分型

HBV-GN临床辨证分型报告很多,分型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我们的经验以下证型是比较常见的:

1. 脾虚气弱型:病人表现为精神倦怠,面色萎黄,便溏,易感冒,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

选方:参苓白术散

2.肝肾阴虚型:病人表现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盗汗,舌质淡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选方: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

3.脾肾阳虚型:病程较长或水肿明显,面色苍白,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

选方:济生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4.兼证

(1)瘀血阻滞:

(2)湿热内蕴:

(3)热毒内盛:

(4)水湿内停:

5.注意事项:

(1)注意本虚与标实之间的关系

(2)注意气、血、水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