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以后的孩子,从知道自己的名字过渡到掌握代名词“我”这个词,开始把自己做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心理学上称这种认识为“自我意识”。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后,孩子的行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孩子知道“我”就是他自己,这时期,孩子也产生了强烈的要摆脱大人的保护、按自己的想法痛痛快快地玩耍的心情,他们不肯再事事都听从父母的摆布,常常什么事都要争着自己干,想要干什么就要立即去干什么,想得到什么就非得到不可,如果父母不同意,就会发脾气、翻脸、哭闹,常常闹得父母无奈便迁就了他。所以,很多家长都感到这时期的孩子难带。其实,有时他们和大人唱反调不是要固执地坚持干什么,而是在学习“自我表现”,是利用反抗来建立“自我”,因为这时孩子常常觉得自己能干了,不愿意处处受成人支配,便以不顺从、闹独立来达到这个目的。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反抗心理”。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是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只不过是有的小孩表现得强烈一些,而有的小儿则表现得不太明显。父母一定要珍视和尊重孩子什么都想干的愿望,恰当地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尽量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独立性的机会,但在孩子发脾气时可以装作不知道,暂时不去理他,或把孩子注意力引向其他游戏。这样,反抗心理可以缓和,并能促进小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如果父母对孩子管教太严,用过多的“不准”和“镇压”的方法来制止反抗,必定会使矛盾加剧,并且阻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相反,如果为了不让孩子哭闹而取悦迎合,也会形成毛病,使孩子一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就立即情绪大变,又哭又闹,还会滋长孩子任性、固执等非理性的意志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