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改革中的不良现象及对应策略

邮编:213232  地址:江苏省金坛市涑渎小学

姓名:徐吉华   电话:0519——2733202

“原生态”即物质的初始形态,学生生命的“原生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的本来面目,它是学生生命创造力的自由释放。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是关注了这一点,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课堂孕育了新的生命。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仍不可忽视部分老师 “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其一:学生的提问存在奴性。学生虽然已掌握提问权,但由于教师过多地“引导”,他们在提问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愿望,而揣摩老师的需要,提问失去了自由。其二:学生的想象缺乏灵性。学生虽然已拥有较多的想象机会,但由于教师过多地因循于文本、因循于常规思维,他们不敢展示自己的“烂漫”,想象罩上了囚笼。其三:学生的表达丧失个性。虽然提倡答案的多样化给了学生较宽的施展空间,但由于教师设计的表达形式还仅限于简单地重复课文语言材料,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机械单一。这样的课堂除了形式上的改变外,哪有半点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又怎能放飞学生心灵的自由?生命的“原生态”严重失落了!

叶澜教授指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教育要把个体精神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为此,我校确立了《研究性阅读模式的构建》这一课题,以探索课堂展现生命的“原生态”的途径。通过近两年的尝试,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化地提问、创造性地想象、个性化地表达,还学生个性的解放,展现生命的“原生态”。

一、解除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化地提问。

儿童天生就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爱“打破沙锅”,他们的问题天真烂漫、无穷无尽。我们绝不可以成人的思维和所谓的“标准”抑制学生好问的天性,应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由地提出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展现学生生命的“原生态”。

学完《威尼斯小艇》后,学生提出:“威尼斯为何建在水上?这样多不方便。”我没有按预定的目标埋怨他“跑题”,而是抓住这一契机引发学生思考:“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谁能推测一下其中的缘由。” 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踊跃地参与讨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