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的十几年中,教师们在不断摸索,不断试验,不断革新。但结果会怎样呢?众说不一,这些棘手的问题出自何因呢?以我本人的教学经验浅谈一点个人观点。

1.教师评价制度是影像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大多数学校,虽然对教师评价制度进行了革新,但成绩还是唯一不可缺少的评价法码。校长要成绩,家长要成绩,学生入重点中学更要成绩,有多少分数就有多少绩效工资。

2.沿袭旧的教学方法。课程虽然革新了,但由于大多数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够,依照自己传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来教新课程,这样不免就会产生教师的难教和学生的难学。

3.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要提高课堂兴趣,首先得明白课堂任务是什么,在这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课堂更加人性化、自主化、民主化。

4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习。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和能力的提高。老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会了、掌握了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更少关注,不提问,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导致他们在课堂中去思考,失去自主学习。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如学生的课堂作业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设计了学生活动,但由于活动设计不够合理,造成混乱,没有使学生真正发挥交流探讨的目的,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呢?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改变课堂,首先要关注听众。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是以课堂教学进程和任务为依据,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课堂组织、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答疑过程、在学生群体面前的师生互动等,有利于把师生互动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也方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类,进而有针对性地寻找改善师生互动的策略。

2.明确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是人们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的时空集合体。它既是一个有目的性的自主行为群体,又是一个人际交往高密度的社会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

3.把握新课堂教学的本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新的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更重视学生的成功与发展。为此,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注意创设课堂教学民主与创新的氛围,努力提高课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然,由于环境差异,地域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也存在多方探讨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