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10单元的一篇课文——《毽子里的铜钱》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叫做金钱,这一话题是千百年来人们最热衷的话题之一,古人的质朴与现代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都在提醒我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每一个孩子确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毽子里的铜钱》正是一篇温暖人心的文章:它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的事,刻画了一个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 这篇散文文笔细腻、人物鲜活,但篇幅较长,结构也较为复杂,根据这些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9个生字,理解“风霜”、“谦卑”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感受老人与作者之间互相关心、体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他善良、纯朴的心灵。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旧时代的小故事,一段陈年往事中包含着人间最纯美的真情。孩子们并不缺少善良与童真,缺少的是对那个时代的理解,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地感知课文。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重在语言积累。

2、学法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真切地感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分两课时教学,使课文像一泓清泉,慢慢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田。我希望我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他们理解上的瓶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生活中总有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谁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为什么?从学生感动的问题入手,能够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老人至今留在作者脑海中的印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一个不知其名,匆匆而过的老人却始终让我感到温暖。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