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贝》是童年生活中一篇短小而富有哲理的课文。使学生在品尝孩子们在海边捡起美丽贝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只普通的贝失去了光泽,也能面对痛苦和磨难,默默地忍受“磨制”成珍珠的那种奉献精神。通过教学深入剖析,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回想

聋校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对语言文字训练、字词的学习,朗读的指导都很重要。五年级孩子他们的阅读既要“放”也要“扶”,引导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所以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重点段落。

3、能正确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通过字、词、句的品味,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本课初读过程中。我请孩子们用自由朗读的方式,使学生更好掌握了自我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将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如“瓦砾”一词可以和上文“壳已经破烂了„„”联系起来理解。这样提高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们理解了,才能愿意去学语文。在研读课文、深入体会这个重点环节中,通过抓住“十分坚硬”“带着棱角”“无论如何”“血肉磨制”等重点词语,学生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可怜的贝,更是一只可敬的贝。

二、学法指导:

①教给孩子自学字词方法: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查一查等,这看似简单的方法进一步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有困难的字词并能当堂解决。对孩子个体而言很有效果,比起教师硬生生出示教师认为要解决的字词,孩子要感兴趣的多。

②教会孩子们学会用朗读理解法。通过大声朗读、默读、有感情的读、能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式,来理解课文。

三、教学机智:

由于聋生听力受限,所以对课文的阅读整体感欠缺,针对这个问题我原以为只要在课堂中带着学生来讲述、思考,学生就可以顺着老师的思路走,问题就能解决了。可当我在初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时,学生并不按着我的思路走,看着他们很牵强,有的学生干脆就不说话了,无法真正讲述故事内容。所以再接下来的教学中,立即改变这种想法,让他们自己大声的朗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讨论。我发现,有的同学说不好,他们就继续读,再说, 他们的思路很快就上来了。

四、成功之处:

通过本课教学,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本课最大的收获,在字词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飞跃,并能把新旧知识融合起来,为理解把握课文奠定了基础。

五、问题与反思:

1、学中给学生说的空间少,不敢放手,如:在复述故事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害怕学生复述不好,就直接带领他们讲述,应该让给学生自己讲述的机会。

2、 课堂教学平淡,个别学生学习不敢兴趣,溜号,应在教学环节中多一些互动,调动课堂气氛。

六、再教设计:

虽然聋生学习普校教材,我个人认为感觉很吃力,但只要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反复多说,会有一定成效的。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多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这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的训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