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和计算方法。

2.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学P98例题3,交流讨论课本问题。

1.表面积。

(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S=(ab+ah+bh)×2

正方体:S= 6a2

圆 柱:S= S侧+S底×2=2πrh+2πr2

2.体积。

(1)什么是体积?

(2)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V=abh 正方体:V=a3

圆 柱:V=sh 圆 锥:V=1/3sh

(3)说一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

图形名称

表 面 积

体 积

棱长和

公 式

字母公式

公 式

字母公式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体积=长×宽×高

V=abh

V=sh

棱长和=(长+宽+高)×4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棱长3

V=a3

棱长和=棱长×12

圆 柱

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有盖)

S=2πrh+2πr2

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πdh S=2πrh

S=2πrh+πr2

圆 锥

——

——

体积= 底面积×高

V= sh

——

钢 管

——

——

体积=大圆柱的体积—小圆柱的体积

V=π( R2- r2 )h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圆锥的高=体积×3÷底面积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3÷高

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表面积—长×宽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和÷12

二.将书本P98例4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及联系。

三.回顾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归纳总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注意单位的统一)。

五.知识应用:完成P98“做一做”,交流讨论,提出质疑。

(1)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说一说解答步骤。

六.巩固训练:完成P101练习十九第10题,P102第13~17题。

补充练习:

(一)填空。

1.把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以长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立体图形,它是( ),它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

2.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少了16 cm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

3.用边长1d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它的长度是( )dm。

4.把24dm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cm2;若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它的体积是( )cm3。(接头处不计)

(二)实际应用。

1.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dm,2dm,6dm的长方体盒子中,正好能放下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盒子中剩余的空间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学校要捐赠一批物资给希望小学,其中有24盒粉笔,每盒都是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包装。

(1)请你设计一个长方体包装箱来装这些粉笔。

你设计的包装箱内尺寸是长( )宽( )高( )。

(2)计算你设计的包装箱至少用多少纸?(接头不计)

3.一种液体饮料采用长方体塑封纸盒密封包装,从外面量长6cm,宽4cm,高10cm,盒面注明“净含量240mL”,请分析该项说明是否存在虚假。]

七.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1.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及联系。

2.在计算物体体积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图形与变换

【学习目标】

1.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

2.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是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

2.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出示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让学生分别画出三种图形的对称轴,并说出可以画几条?]

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图1)

3.画对称图形(根据图2对称轴,画出另一半。)

(图1) (图2)

二.平移与旋转。

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将图3中abc向右平移6格,得到a′b′c′;

3.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a″b″c″。

4.完成P103“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

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将图3中abc按2:1放大。

1.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2.在图3中画出放大后的图形ABC。

四.巩固训练

完成P104练习二十第3--6题。

五.拓展提高

P105练习二十第7题。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教学反思】

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了解图形的变换以及对图形的感受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图形与位置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1.重点是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确定的位置

1.你知道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如果去电影院,怎样找到电影票上的位置?

3.电影票上的“3排6号”与“6排3号”指的是同一个位置吗?_____________

4.如果将“3排6号”记作(3,6),那么“6排3号”怎样表示?___________

[数对有2个数据,排列顺序不同,则所指的位置不同。]

5.如果在地图上表示某一城市的位置,一般用什么方式?

[经度和纬度相交处。]

二.说一说

1.以教室为观察点,说一说学校周围各建筑物所处的方向。

2.举例说明,从学校出发到某一建筑物的路线。

[明确参照物、距离、方位、方位角。]

三.阅读P106主题图,理解以下问题:

1.三位小朋友分别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友情小提示:

①第一位小朋友以阳光小区为参照物,用了方位角和距离两个数据;

②第二位小朋友以光明路和育才街交叉口为参照物,用方位来确定;

③第三位小朋友分别以和平路和丰收大街为参照物,用距离来确定。

2.第一位小朋友和第三位小朋友的距离是怎么知道的?

3.什么叫比例尺?

4.图上哪个是比例尺?这叫什么比例尺?[这个比例尺是什么意思?]

5.还有什么比例尺?(举例说明)

四.怎样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友情小提示:

1.利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如(3,6)

2.选择参照物,明确方向,确定距离。

五.巩固训练:完成P107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六.拓展提高:P108练习二十一第3、4题。

七.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教材提供题综合性较强,将方位知识、比例尺的知识结合起来,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答,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方位还搞不清楚,时常会出现错误。

和其他老师一样,感到考试时间迫在眉睫,但复习的内容又很多,课堂上由于要照顾到学习困难生,复习节奏就无法加快。

 统计

【学习目标】

1.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

3.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树立知识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统计的知识,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

2.难点是合理使用统计数据,掌握分析判断方法。

【学习过程】

一.统计表

阅读P109主题图及表格,明确下列问题:

(一)统计表的意义: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统计表的组成部分: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表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表目、纵表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统计表的种类:

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四)统计表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设计草表;

4.正式制表。

二.统计图

自学P110例1,明确下列问题: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友情小提示:

(1)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如: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

4.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自学P111例2,明确下列问题:

1.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说说如何求一组数据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

2.在例2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3.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4.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例2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四.巩固训练

完成P112练习二十二第1~4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教学反思】

强调统计与概率过程目标的达成。对统计表特征和统计量实际意义的理解。注意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和对有关术语进行严格表述。

 可能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与整理,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

2.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是能够根据可能性的知识进行预测分析。

2.难点是理解可能性的知识,并能设计公平的规则。

【学习过程】

一.可能性

1.可能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发生的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的事件,是“不可能” 发生的事件;

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而在其他情况不会发生的事件,是“可能” 会发生事件;

2.可能性的大小:在可能发生的事件中,如果出现该事件的情况较多,我们就说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出现该事件的情况较少,我们就说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3.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公平性就是指参与游戏活动的每一个对象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二.回顾与交流

1.下面哪些现象是一定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1)明天会下雨。-------------------------------( )

(2)2012年奥运会上,刘翔会创造110米栏纪录。---- ( )

(3)王明身高会达到14.5米。---------------------( )

(4)人每天都需要喝水。-------------------------( )

(5)明年手机会大幅降价。-----------------------( )]

2.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3.摸球游戏。

问题: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4.掷硬币。

问题:投掷硬币后,硬币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哪个大?

[正面向上的可能性为____,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为____。正、反两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自学P111例题3。

[你同意谁的方法?为什么?]

四.知识应用

完成P113 练习二十二第5、6、7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教学反思】

依据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实际情况,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开放性,弹性化的学习内容,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和推理等数学活动,建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有趣的平衡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

2.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去树立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难点是体会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一.活动准备

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长约1m)

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打个小孔并栓上绳子。

3.从中点开始每隔8㎝做一个记号。(或刻小槽)

二.探索规律

1.平衡(一)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2)小组代表上台演示(1)。

(3)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4)演示小组代表上台演示(3)。

(5)你有什么体会?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右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2.平衡(二)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应该放几个?]

(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3)你有什么体会?

[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3.平衡(三)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将实验结果记录在P115表格上。

(3)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4)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三.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教学反思】

1.功夫体现在课外,本节课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课前学生的准备非常重要,本节课准备比较充分。

2.课中探究,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提出活动要求后,适时给予指导 ,效果很好。

 设计运动场

【学习目标】

1.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各种计算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3.能综合运用有关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各种计算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难点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场的设计,来为学校设计一个小型运动场。

二.探究活动

1.说一说运动场的形状。

(1)运动场由1个_______形和两个_______组成。

(2)长方形的长是两条直线跑道的长,宽是两个半圆的_______。

(3)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m ,每条跑道宽1 m。

(4)直线跑道的长定为50米。如P116示意图所示。

(5)宽(半圆的直径)为_______米。

2.解决问题。

(1)画一张比例尺是1:800 的平面图。(画在自己准备的纸上)

①说一说你想怎么画?

②直线跑道在图上用_______厘米表示?宽(半圆的直径)在图上用_______厘米表示?

③展示画出的平面图。

[小组交流,共同评价。]

3.这个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运动场的占地面积?(长方形面积+圆面积=运动场面积)]

(2)说一说计算步骤,写一写计算过程。

4.要给运动场铺上20㎝厚的煤渣,一共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煤渣?

①你认为可以怎样求煤渣的体积?(煤渣的体积=运动场面积×煤渣的厚度)

②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单位统一:20㎝=0.2m)

③算一算,将结果与同学交流。

5.设计100 m和200 m赛跑的起跑线。

(1)你认为先确定哪一道的100米起线?位置在哪里比较合理?终点在哪里?

(2)终点线不变,第2道100 m跑的起跑线在哪里?

a.讨论:在第一道的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

b.算一算:应该在第一道前面的几米处?

(3)照这样计算,第3道、第4道100 m跑的起跑线在哪里?

(4)如果是200 m赛跑,应该怎样确定各跑道的起跑线?

6.如果要给4条跑道铺设塑胶,每平方米价格17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①说一说你的解答思路。

②将解题过程写在反面。

a.先求跑道面积:跑道面积=整个运动场占地面积-运动场内部面积(非跑道面积)。

b.再求铺设塑胶价钱:总价=跑道面积×单价。

7.运动场内还可以设计其他什么运动设施?

[让学生继续完善运动场内部的设施,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研究的问题是学生经常见到的事情,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再次用数学的眼光研究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在设计运动场平面图及建造运动场运用已经掌握的比例、面积、体积等知识,通过自主探索、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数学意识,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是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2.难点是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邮票。

2.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二.组织活动

1.阅读下表,明确邮政相关的费用。

2.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3.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________元的邮票。

4.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________元的邮票。

5.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________。

6.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7.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完成下表)

[为方便机器检信,一件信函最多可贴4张邮票。]

8.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1)你想设计什么面值的邮票?

(2)自行设计。

(3)与同学交流。

(4)你见到过自己设计的这种面值的邮票吗?

三.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思考、独立解决,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节课的关键点是点拔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后,我就不再多说了,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动口去汇报。整节课的效果是比较好的,重点突出,难点有效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