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课本上的“鸡兔同笼”问题,说实话,我有种怕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在人教版教材中,这一问题都是以提高题出现,而不是作为课文正文出现的,这样,在数学兴趣班上,我就讲述过此类问题,但效果很是不好,除了部分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大多数的同学都像是在“知识的迷雾” 里遨游。鉴于此类情况,除了找学生的原因,我也在深深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是讲解时不得要领,还是讲解得过于深奥,亦或是老师本身就对此类问题了解得就不深不透?

如此种种,让我心有余忌,怎么办,要想有个好的心态去教学,只有去“加油”去“充电”了,要想让学生听得明白,首先自己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量,这样才能讲得清楚。于是先后拜读了任老师的“兔子不站起来怎么办?”,《数学课外读物》上的“鸡兔同笼”,《数学奥数优化教程》上的“鸡兔同笼”章节,还参阅了多篇教学设计。

终于到了我的这一节课“横空出世”了,,可能是学生预习了的原因,学生的课上表现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在此节课中,对于课文出现的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的想法有多种,下面是我的一一总结。

第一类:列表举例法。

方法1:根据鸡和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有19只,腿共有78条。。。在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寻求到所求的答案。

 

方法2:先作一些分析,比较后再试。

 

方法3:先假设鸡和兔各占一半,再列表。

 

60>54,说明兔子多了,应减少兔子数。

【课堂随思】:

【上面三种方法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列举法,即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假设鸡有2只,那么兔就有18只,腿共有76条。。。,再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找到所求的答案。经过课堂调查此种方法被我们班上31个学生所采用,看样子这种方法是能被大多数学生所能理解的一种方法。第二张表格是估计鸡与兔数量的可能范围,以减少举例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采用取中列举的方法,由于鸡和兔共20只,所以各取 10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数据的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举例的范围。】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