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歌的内在情感脉络,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

2.学习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通过诗歌与音乐的交融,引发联想,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

师:“老师请小朋友听一首好听的音乐,大家一边听一边想,听着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好,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然后进行提问谈话:

1.刚才听着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师:“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的是谁?他们是怎样睡着的?请听诗歌《摇篮》。”。

二、通过引导谈话,幼儿理解、学说诗歌

1.学习前三段:师:“听了诗歌以后,你知道谁是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的摇篮?他们是怎样睡着的?”。

2.学习第四段:师:“妈妈用什么做摇篮摇着小宝宝?是怎样哄着小宝宝睡着的?”并用动作表示出来诗歌内容。

3.理解词汇“轻轻”,进行情感教育。

4.幼儿跟读、加上动作,分组接龙朗诵,个别朗诵。

三、引导幼儿继续思考,创编诗歌:

师:小朋友听,外面的小鸟、小草、小树叶在叫我们呢,他们孤零零的,还没有找到温暖的摇篮,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他们的摇篮在哪里,再请小朋友用诗歌那样美的语言说出来好吗?

四、创设环境、延伸活动:

课后,在语言区设置《摇篮》主题,让幼儿继续进行探索、发现活动

1.说一说:将上课用的操作材料投放在活动区里,供幼儿继续朗诵、创编。

2.画一画:将幼儿找到的《摇篮》内容画出来,装订成册,供幼儿继续创编。

教学反思:

“摇篮”,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诗的前三段,分别把蓝天、大海、花园比作摇篮,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各睡其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妙,最后一段转向妈妈和宝宝,是主题的升华,会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概括事物的依属关系,大胆的想象一下子调动起幼儿亲切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全新的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结尾处用一句“妈妈的手是摇篮”将幼儿从想象拉回到现实,更贴切地联想到自己,给幼儿以有趣有余蕴的感觉。这首诗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大班教学。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