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与模式

一、集合概念发展特点

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3岁前)——感知有限集合(3岁以后空间封闭式集合数图比直线式排列感知容易)——感知集合元素数量阶段(数数、一一对应、视觉性提示)——感知集合包含关系(集合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二、集合教学的不同年龄段要求

小班

1、知道自己和自己相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相同属性。

2、体验1和许多及其关系

3、能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做集合。

4、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

5、会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和一样多。

中班

1、能按类的观念做等价集合。

2、能概况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并能按两个特征做集合。

3、能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做集合和排列。

大班

1、对集合做层级分类,体验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2、能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三、集合教学的设计要点

1、渗透生活情景,设置问题背景

2、调动游戏手段,感知巩固概念

3、调动多种形式,加强操作体验(可运用求同操作——按标记求同、用排除法的方法进行操作练习。)

4、学习正确比较,体验多种比较(对应比较的三种类型:重叠比较、并放比较、联线比较)

四、模式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排序是模式的一种,也是模式的根本。模式不仅限于视觉的呈现,还包括声音、动作等呈现方式。

模式特性——重复性(如ABABAB或1,2,3,5,8)和可预测性

模式类型——重复性类型(如ABC,ABC,ABC)和发展型类型(如“ab,abb,abbb,abbbb…)——还可分为实物模式和符号模式

五、模式教学设计要点

1、合理、巧妙利用生活情景和故事情景

2、有序体现模式能力发展的渐进要求

3、关注多样化的模式表征

分类

一、分类活动有

按外部特征分类、按内部属性分类、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通常用肯定或否定标记来代表)分类、两个特征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层级分类(适宜中班末进行)、多重角度分类(适宜大班)

二、分类教学内容主要由三个方面

1、学习按物体的一维特征分类

2、学习按层级分类

3、学习按二维(以上)特征分类

三、分类活动设计要点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日常生活情境

2、提供多种形式和材料的操作

统计

一、 统计教学内容有

1、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简单的统计。

2、能看懂和学习用实物图示、图表和数符号等记录方式的统计。

3、尝试用统计的思想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资料信息作出一定的解释与判断。

二、统计活动的设计要点

1、充分利用生活背景,感知统计的多种形式

2、提倡幼儿亲历统计过程,分享他人经验

3、明确思维要求,鼓励幼儿尝试对得到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