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冬天做早操,某幼儿里中班里老是有几个小朋友懒懒的不愿意跟着老师做起来,点名批评他们的效果并不大。批评过重还会损伤孩子们的自尊心,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

对此,该班胡老师想起幼教理论中有关暗示教育的应用案例,决定进行一次教育实践创新。某天早操后回活动室谈话,胡老师故作惊慌的告诉小朋友:“今天楼上有个陌生的老师一直在注视我们班的小朋友,说我们班的孩子中有的小朋友做早操可好看了,但有个别做早操不认真,站着一动不动呢。陌生的老师说看到这些不动的孩子她很不开心,希望我们小朋友下次一定要好好做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逢活动、早操之前,胡老师都会暗示孩子们,告诉他们陌生的老师仍然呆在楼上悄悄地看我们小朋友,她希望看到我们小朋友认真做早操的样子。果然这些天,这些孩子做早操时再没有懒懒地站着的了。实践证明,暗示起了重要作用。

暗示教育是采取暗示的方法表达老师的意见,使孩子悟出应该怎样做,从而淡化用语言说教的痕迹,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通常会认为,暗示教育应该用在大孩子身上,对于幼儿用不着暗示,可以直言不讳。其实不然,幼儿虽然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他们仍有很强的自尊心,暗示教育不仅能激发幼儿下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积极地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