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倾听习惯的培养在众多的课堂习惯中是首要的。只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题意识,使学生的倾听达到理想效果。对于开放性强的科学课来说,学生不容易控制自己,如果缺少适度的纪律约束和倾听习惯的培养,也就没有了课堂探究的质量。为此我们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加强了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从 “调动兴趣、调动情绪、能动理解、营造氛围”四方面着手,论述了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关键词】 科学课堂 倾听能力 习惯

【剖析篇】

一、学生倾听能力的缺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今的小学生知识面广了,学习条件不断的提高。很多学生知道的知识,老师不一定都知道。尽管学生知道很多并且也都很会说,然而,学生的倾听能力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1、不爱听

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假”听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 遗忘快

一位美术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小朋友都把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结果,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有1/3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时有2/3的学生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三个同学给忘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大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二、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偏差

现在的科学课探究活动性很大,往往都是在实验中进行的。同时科学课需要带的材料很多。如此一来,学生往往对科学课的认识有偏差,认为科学课就是玩玩的,做游戏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尽管科学课本身是融会了很多活动,同时现在的新课程也是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亲历科学,认识科学。只有亲身经历了,学生才会领会和升华。但是活动探究还是要有续的,互动的,不仅仅是“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学生只向老师说自己的观点,对同学的观点漠不关心,这样的互动不是真正的“互动”。只听老师不听同学,这样的倾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倾听”。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的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三、教师对学生科学课上的倾听误区

误区1.倾听=听课

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的用耳朵听。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动听课,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左耳听右耳冒,老师说啥不知道”的现象。倾听则不然。丹尼斯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教师授课时,不能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认真状”,要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意,引导学生最大程度的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以提高授课和听课效率。

误区2.能听=会听

在这个问题上,传统教学存在三大失误。其一,从来没有认真界定“能听”与“会听”两个概念,或混为一谈,或避而不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缺乏深入的研究。其二,一般来说,倾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当学生进入学校时,他们几乎都是能倾听的。许多教师便想当然地认为学生都会听课。因而,学生还没学会如何听课,老师的讲课早已开始了。其三,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资力量时,疏忽了让未来的教师们学习如何教学生进行正确听课的方法。教师本身不懂如何倾听,更没有具体可行的经验。正是这些失误,从根本上阻碍了教师授课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误区3.甲听=乙听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很快的发现,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倾听能力的不同,倾听状态的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失聪”产生的频率也就不同。所以对同一堂课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自然有别。老师必须摒弃陈旧古板的教学模式,克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课堂说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用不同的味道满足不同的胃口,让吃少的吃饱,吃饱的吃好。

【行思篇】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虽多,但有一点令人深思:孩子们上课“听”了吗?倾听老师、同学乃至自己的心声了吗?孩子们在学习中又“爱听”、“会听”吗?这样不善倾听的课堂教学不仅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更称不上是良好课堂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呢?

一、调动兴趣,主动倾听

有一次去参加小学科学区教研活动,一个班连续上三节科学课,本以为上第三节时学生会很疲惫,上课积极性会不太强。但是相反,第三节科学课一开始,教师以一个简单的魔术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并且整节课上学生主动认真的倾听,思考,实验,积极性有增无减。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能做到这位老师这样吗?在平时教学中怎样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倾听呢?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因而,要使学生做到主动倾听,首先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改良教学设计

教学上培养倾听的习惯,很关键的要素是教师的设计能否吸引学生。比如上《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课,教师可出示一幅幅彩色的图片,或直接出示一块生猪肉等。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还可通过魔术、游戏、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要用科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孩子,使学生爱上科学,主动倾听。

2、评价学生表现

在课堂上,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对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回答问题、作出正确评价的学生给予表扬,“你听的真仔细!”对于敢于回答问题且回答不正确的孩子也进行鼓励,“你善于思考,真好!”这样没有倾听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立即停止其他动作认真听讲,这时教师也要及时发现给予表扬,“今天你进步了,老师喜欢现在的你” “如果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你,老师会很开心”。如果教师能这样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行为,真诚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那学生肯定会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注意倾听。

虽然学生的学习受各种教学条件的影响,然而,提高兴趣,主动倾听是学习中最闪耀的那盏灯,能照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

二、调动情绪,耐心倾听

小学科学课堂上时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去倾听。但是,倾听,是学生深入课堂学习的一大重要前提,没有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指导他们学会耐心倾听。

1、适时提醒

小学生总是很好动,而且在科学课堂上又总是有那么多的活动,难免有时学生会静不下心来倾听,所以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要注意听。而且在平时就要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提醒:“我应该听清别人的意见,否则就没有发言权。” “我再思考一下,说不定能有不同的发现。”以此调空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会深入思考。

2、引导换位

对学生发言卡壳或者出现错误的时候,性急的学生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其发言,毫无顾及地说出答案或指出错误。这样不仅破坏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且更加会伤害发言同学的自尊心,以致于以后都不敢举手发言。此时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假若发言的是我,愿意别人打断我的思路吗?”“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就说明他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相信他。”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他们就能从一次次的体验中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他人的信任,而且你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别人也能耐心地倾听你的意见。

3、有意等待

对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或者内容,部分学生既不愿意思考,也无耐心倾听,只有少数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发言。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有意等待,促使发言学生自觉地重复自己的观点,以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从而耐心倾听,直到明白意思。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给不愿思考的同学多点思考的时间。

通过这样的引导、调动,课堂上已经很少看到“我来”、“我会”之现象了。可见师声之间,生生之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使学生消除浮躁的情绪,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

三、能动理解,专心倾听

专心倾听,不仅要用耳朵,而且要用全部身心,不仅是对声音的吸收,更是对意义的理解。在科学课堂上,有的学生对教师讲课或同学发言内容漫不经心,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左耳进右耳出,请该生答题,其张口结舌不知所云。有的学生在采取专心倾听的态度后,还要对所听的内容进行能动理解。所谓能动理解,就是对他人意见不盲目听从,应该有重点有取舍地理解,做到有选择地接受。其孰好孰不好显而易见,那么教师引导学生能动理解,专心倾听呢?

1、明确要求

在平时科学课堂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要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是要弄懂他人讲的意思,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老师可向学生表明: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而且教师要明确要求:老师或则同学讲话的时候一定要专心倾听,要搞清楚他人讲话的意思,并能动理解。小学生毕竟还小,所以很多时候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前先提一个要求:看谁听完同学的回答后能总结观察到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一定的目的,能动的理解,专心倾听。。

2、练习倾听

要让学生养成倾听能力并形成倾听习惯,课堂上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概括同学的发言、复述老师讲的内容等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倾听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适当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倾听能力,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更有助学生的能动理解。

小学生年纪毕竟还小,明确要求以后,他们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明显的提高了倾听的效果。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养成能动理解,专心倾听的习惯,那么课堂效率会大大增高。

四、营造氛围,乐于倾听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提倡那种呆板的“腰挺直、手背后、眼看老师、认真听”的教学形式。那样听课学生不仅会感到疲劳,学习情绪也会受到压抑,学习时无精打采,注意力也就很难集中。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真正宽松自由的表达环境。

1、合作交流

小学科学课堂有很多的小组交流、实验活动,因此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讨论等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下,培养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倾听、乐意倾听,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大家都能自由表达的群言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我们的班级真正养成爱听、善听的集体。

2、户外课堂

科学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所以部分科学课就该搬到大自然中去教授,让学生真正了解自然,使学生在大自然这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氛围中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学会学习。

宽松、活泼而又有序的课堂是人人向往的,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倾听的重要性,这样的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乐于倾听,热爱科学。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想科学教学中,如果将“倾听”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处理好“学生倾听教师”、“教师倾听学生”、“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三种“倾听”之间的关系,就会使其发挥功效。不过,要让学生养成倾听能力并形成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引导,更需要各科教师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