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二的区督导评估听课中,我所执教的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很有幸,范俊胜老师前来听课并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学习重点是要熟读成诵,在朗读和背诵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课堂导入时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的靠近雷锋叔叔,我特意要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前就已经相互交流,让雷锋形象进一步具体化,以利于后面的课堂教学。由于课文的一二小节和三四小节形式差不多,我重点指导了课文的第一二小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边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他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由表达,同时紧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泥泞”、“冒”、“背”等,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感悟雷锋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通过反复朗读,再引读,最后尝试背诵,以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学习完一二小节后,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采用课文一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相互交流,自由讨论,而我也进行逐步的放手。如我所料,孩子们很自信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正是有了前面的铺垫,在这一环节理解起来也不难。

课文前两部分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举了两件雷锋做过的好事。这个学生很容易懂。而难点是最后一段“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可是这个难点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点。我没有把这一段的总结简单地当成总结去单独列开,而是把它和前两部分的具体内容整合在一起。

当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并联系课文的第二和第四小节,找一找雷锋都曾在哪里留下过足迹?或者说,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在哪里能找到雷锋叔叔的身影?”片刻后开始交流。很显然,“小溪边”“小路边”一下子就被大家找到了,也很容易知道在这些地方雷锋做的好事。我接着问:“还有吗?你觉得在哪里还能找到雷锋呢?”几秒钟的沉默后,善于思考的孩子立刻回答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说得多好啊!看似总结,实际是延伸。于是我紧紧地抓住这一句接着问:“大家想想,哪里会需要爱心和帮助呢?”这就又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什么年迈的老人过马路需要帮助,什么摔倒的小孩需要帮助,什么生病的孤儿急需去医院……“既然那么多地方需要人献出爱心,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就让我们找一找身边的雷锋,让我们也成为新时代的小雷锋。”学生又开始交流。

——我在校园里找到了雷锋,他正在捡起地上的纸屑。

——我在校园里找到了雷锋,他正在扶起受伤的同学。

——我在校园里找到了雷锋,他正在捐赠棉被,帮助西藏的人们度过难关。

通过寻找身边一个个献出爱心的例子,我相信我们的难点已经克服了。我个人认为不是要学生能用很精确的语言去解释“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能观察和发现身边像雷锋叔叔一样乐于助人的人受到影响,从而鼓励学生象雷锋叔叔学习,让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有雷锋的影子。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是讲究朗读的指导,在朗读中品悟,在朗读中理解,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形象。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朗读的指导应该更加明晰,并层层递进。在授课中,先是整体朗读,然后品读,最后才是有感情的朗读。只有把握好了,朗读的品味才有所提升。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有没有表达,小组反馈是否有效和及时,这也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二年级孩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我应更贴近低段孩子的心理和童真童趣。谢谢范老师的给我提的宝贵建议,让我如沐春风。我相信历练就是成长,经历也可以变为经验,只有不断思考,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自己的脚步走得更踏实。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告诫自己,一路向前,将美丽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