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学手段使用要“活”

“一支粉笔一张嘴,四十分钟讲到尾”。这种传统模式曾盛行一时,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死气沉沉呢?教学手段的选择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教学内容各具特点,教学要求各不相同,学生也各具情态。因此,我们在使用教学手段时一定要“活”。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 实物演示,真实感强

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演示。”运用实物进行演示,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供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等等。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棱”、“顶点”的概念,教师把一个大萝卜带进课堂,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先切一刀,让一个学生上来指着剖面说这叫什么?(面)然后又切一刀,使所得的面与第一个面垂直相交,进而在学生数出有两个面的基础上,教师说:“谁愿意上来摸一摸这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叫做什么?(棱)再切一刀,使所切的面同时与第一、第二个面相交。类似让学生数出有几个面(3个)后,教师又启发学生说:“这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什么?(顶点)最后教师把萝卜切成了一个长方体。这样层层推进,不但把握住了三个知识点,理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实物直观的真切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2、 动手操作,思维灵活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效果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而动手操作又是课堂活动中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在对自己的猜测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长方形特征”这一课时,“相对”这个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相对边的长度相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课始老师说:“今天有很多客人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怎样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呢?“顿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鼓掌后,教师提问:“当我们鼓掌的时候,两手掌处在什么位置才能拍在一起?”这样“相对”这个抽象的概念,在学生欢快的亲身实践中就理解得透彻而自然。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