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什么《新课标》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来考虑呢?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对教师“怎样教”研究得很多,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对学生应该“怎样学”却是一种可怕的漠视,漠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就是漠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的存在。因为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加以内化。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充分地动作操作,积极地自主探索和大胆地合作交流,既是实施《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怎样改革旧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利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是我在课改实验过程中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谈几点方法与策略。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数学

一年级数学实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1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拼组”等。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帮助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在四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的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计算,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究与合作的意识。

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要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如片断二中的帮刘奶奶分糖这一情境的创设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渴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之中。(2)要安排一些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尽快形成探索性学习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