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生息的国土》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中的第一个主题,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它由“俯瞰祖国大地、“绕着边境走一圈”、“首都北京”、“认一认祖国行政区”、“三级阶梯上的国土”和“多与少的思考”六个课题组成。本主题通过地图学习、资料阅读、思考探究、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体验祖国各地和邻国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民俗和风情,思考与我国人民政治文化、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从中形成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和世界公民意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指导如何读图、识图、查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地图,如父母车上的导航地图,对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广东省在祖国版图的大体的位置等知识学生有一定了解。通过电视、书刊等途径,学生对于中国的地理、社会、经济、文化、民族等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2、兴趣点: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五年级学生对于读图、识图学习很感兴趣,同时小组合作和竞赛最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自主探究展示比教师讲授灌输更让学生主动投入。

3、能力储备:经过小学中低段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养成较好,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的读图、识图任务;我们是寄宿制的学校,学生有更多时间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国土寻秘活动;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分工和合作,以团队为单位完成较难的探索任务;学生有一定的电脑运用能力,能将团队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ppt展示;不同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但大部分的学生能大方地向同学汇报展示自己了解的资料。

三、教法、学法分析

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因此,教师的“教法”首先要教会学生“生存”、“关心”、“学习”和“创造”之法。

本课程对教师“教法”的要求主要有:

1、“学会生存”具体表现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学会生存”就必须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学会正确处理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关系,必须学会按照终生教育原则来安排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要求本课程要将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与时事经济、日常生活和自然世界的知识紧密结合,并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和进行讨论探究,获得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