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手段很多,在七年级要学会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形象的刻画。

  一、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重点描写人物的五官或者不同时期的神态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肖像描写的基本原则是“以形写神”。

(1)抓与众不同之处,按一定顺序描写

“千人千面”,在描写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或者最能区别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表及里)进行描写。我们在描写时要时时提醒自己是“这一个”,用工笔细描人物“与他人的不同之处”,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人物,使所描写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示例: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分析:

        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以形传神,从对肖像的描写中,表现出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他那“凝重不可逼视的光”“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显示着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2)运用比喻、烘托等手法进行肖像描写

描写肖像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或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或多种方法交叉使用。描写人物可以从正面对人物进行刻画,也可以把镜头移开对准其他人或其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从不同的侧面烘托人物,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

示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乐府《陌上桑》)

分析: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二、动作描写

顾名思义,动作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做了什么”,借此表现人物的个性品质。如果我们学会在写作时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1)观察要细致,动作描写要完整、连贯

在具体写作时,有些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原因是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是瞬间完成,没有什么好写的。其实,再迅速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个细微动作一个细微动作地进行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写得具体、传神了。

示例: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分析:

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攀爬月台的动作,朱自清却写得特别传神动人。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步:1.两手攀;2.两脚缩;3.身子倾。用 “攀”、“缩”、“倾”三个动词,准确地描述出这个连续动作,既具体地写出了父亲过铁道的经过,又生动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2)抓住人物特征,恰当、准确地运用词语描绘人物的动作

这里的“准确”,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人物不同,动作的特点也会不同,同是女性,如“圆规(杨二嫂)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鲁迅《故乡》)中“转身”“说”“走”“塞”等动作写活了杨二嫂的干练、泼辣、俗气、贪小利等性格; “(拉达)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冰心《观舞记》)中“摇”“颤”“蠕动”等动作刻画了拉达高超的舞技。

(3)动作描写要表现人物的品质与个性

描写动作不是记叙的目的,通过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才是写作初衷,动作描写要为刻画人物服务。“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施耐庵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丢”字写出鲁达的粗鲁,“摸”字则写出了李忠的不舍。都是一个动作,人物高下立分,把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4)动作应按需而写,穿插于叙事之中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而是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去写,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恰当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切记,千万不要为了写动作而写动作,那样整篇文章就成了动词“会议”,成了“武打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