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师板书“佳节”

老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学生1:喜欢!因为过节会放假,我们能出去玩!

学生2:我也喜欢,过年过节会有许多好吃的。

学生3、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很热闹。

……

老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大屏幕展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

学生: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老师: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学生自由读。

再指名读,正音。

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老师: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交流。提出问题:

1、什么是茱萸?

2、为什么头插茱萸?

3、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

……

老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三、读文悟情。

老师:先听范读课文,同学们再自已读课文,师巡视。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老师: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如果你找到了和诗句相关的句子, 可以用铅笔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学生举学生指名回答。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能把这首诗读流利了,但是,想要真正把这首诗读好,领会好,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就要用心品味文字,看看文中哪些句子触动了你,请你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也可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四、品读感悟

句子1、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大屏幕出示)

老师: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学生:我到姥姥家呆过一星期,很想爸爸妈妈。

老师: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 (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周就很想念他们, 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句子2、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大屏幕出示)

老师:画面上站着的人是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