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健康心理指导教育

教师是一份劳心劳力的工作,既要组织教学,又要管理学生,工作压力大,工作细而繁琐,因此,当遇到调皮的学生或抵触情绪强烈的学生屡教不改时,教师们会感到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一时冲动,运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无可挽回的错误。

据报导:1999年10月6日,陕西华阴一女教师因班上的一名12岁的男生“生性调皮,难于管教、偷窃”等,强行在其脸上刺了一个“贼”字。对此,该女教师解释说:“此时此刻心中装着的全是对学生的善意,全是‘恨铁不成钢’的冲动,想借此唤回他的自尊心。”无独有偶,2000年10月16日,湖北黄陂城中学一名教师14耳光打向初中女生。对此,这位教师说:“打她是因为对她严格要求,如果不是因为爱她,对她关心,就不会打她了。”

个别教师甚至因为“爱学生,出发点是为学生好,为了他将来能成材”,做出了有违师德的举动:有的教师强迫学生吃苍蝇,有的强迫学生去打违纪同学的耳光,有的教师甚至强迫学生下跪等。

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个别教师中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一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教育法》和《教师法》都明确要求教育者“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爱是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教师只有真心地去爱每个学生,才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爱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是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以及使学生学会如何爱他人。现实中,许多老师都知道教师应该爱学生,但由于在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淡化了爱生意识,使师生关系出现了一种不平等现象,即教师成了施爱者,学生成了被动的施爱对象,从而失去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带有爱的教育并没有达到“以爱育爱”的目的,反而,因为“爱”,酿造了许许多多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21世纪世界教育委员会,曾鲜明地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爱生活、爱学习、爱他人的教育。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每个教师不仅要懂得爱学生是自己的职责,更要懂得如何做才是真爱学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