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体的针是在怀孕后第几周注射,如果怀孕后一针也没打,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宝宝不被感染?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约占10%,孕妇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大三阳及小三阳,有40%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使80%--90%的新生儿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为保证下一代的健康,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措施的实施非常重要。首先,乙肝病毒抗原阳性的孕妇,尤其是大三阳者,应于妊娠28周、32周及36周,各注射200单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支,以达到被动免疫的作用。因为乙肝病毒可以经血液、**分泌物、乳汁等传给胎儿,所以乙肝大、小三阳的孕妇分娩方式最好选择剖宫产,以减少感染机会,

产后应实行人工喂养。新生儿分娩后抽取脐带血,进行乙肝六项的检测,确定新生儿是否有宫内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在出生后也要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出生24小时内可以注射200单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次。

如母亲为大三阳者最好于一月后重复注射一次。新生儿于一周内注射乙肝疫苗,一个月及六个月时再加强注射乙肝疫苗一次,使小宝宝能够通过主动免疫而产生抗体,对抗乙肝病毒。经过实施这样的措施,婴儿保护率可达90%以上。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是大三阳者的母亲同样可以生一个活泼健康的小宝宝。

对于患有急、慢性乙肝患者,在病情不稳定、肝功异常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应怀孕,如果是妊娠期间发生肝功能异常,应按时就诊,积极治疗肝炎,病情严重者,继续妊娠常危害母婴安全,必要时应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