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助生活实际,重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一类常见的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函数思想在小学的体现。在现实中,有许多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其本质是两个量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即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从本质上说,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是函数关系,但小学阶段并不出现函数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具体感知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是使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而是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及学习一般的函数知识做准备。由此,教学中应与实际情境紧密联系,用具体的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这个内容,引导学生从数量之间关系,两个量之间变化的规律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这个内容。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材料,让学生判断、思考并表达思维过程,促进理解。

(二)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的获得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能力

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该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必须依赖于过程的经历。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方法获得的过程。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应该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观察提问—计算比值—发现规律—得到比例—类比拓展”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在“问题情境—观察提问”阶段,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从而引出问题:它们的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逐步研究。当得到比例以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像这样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之间可以找到很多比例?然后出示更丰富的材料: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大小不同的圆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图形上面的的数据写出比例并汇报交流。这样通过丰富的材料和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然,学生通过不断的抽象、推理、模型化,数学思想越来越丰富,研究数学、建构知识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得到了有效的积累。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