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对比及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

教学难点: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举例、分析、提问、分组、讨论

设计思路:

1.本节课对于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的讲解,不是采用先讲定义,再摆事例的方法,而是采用先摆事例,由学生主动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运用分类法自然地得出动能和势能的定义,这样做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2.对于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方面,从动能入手,采用典型的探究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具有求知的欲望,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同学们先看视频:水磨。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什么推动水磨?

学生:流水推动水磨转动,水就对水磨做功。

教师:因此,流动的水就具有能量。请看下一个视频:海上的帆船。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帆船运行,运动的帆船可以做功。运动的帆船也具有能。继续看第三个视频:树上的果实。

学生:观看视频。当树枝上的果实掉在手上时,果实可以做功。果实也具有能量。

教师:看第四个视频:阳台上的花盆。

学生:当台风刮下阳台上的花盆时,砸在下面的车辆上,花盆可以做功,静止的花盆具有能量。

教师:请看第五个视频。弓有没有能量。

学生:有。

教师:当松手时,变形的弓可将箭射得很远,变形的弓可以做功,就具有能量。请看第六个视频。

学生:变形的撑杆将人高高地弹起,变形的撑杆可以做功,也具有能量。

教师:请将以上的六个视频分类?

学生:第一、二物体是运动的,第三、四个物体是静止的,第五、六个物体是变形的,它们都具有能量。

教师:总结上面的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的物体具有能,并且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就越大。因此我们把能分成三种类型: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下面学习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跟功的单位一样,能量的单位是焦耳。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三种能区分开来,下面请看练习。

学生:回答答案。

教师:评讲,更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