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 在课文中设疑: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教学《月亮的心愿》时,当学到月亮看到珍珍在照顾生病的妈妈后说要和太阳公公去商量商量,明天还是下雨吧。马上有学生提出来说:“月亮的心愿对前面的小女孩来说实在太坏了。”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这一“意外”,我马上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唇枪舌战的辩论中,孩子们倾听对手的观点,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终于“拨开云雾见晴天”,大家都从辩论中明白了月亮的真正心愿──让所有的孩子都能高高兴兴去春游。

2、在发散互补中训练口语:

⑴ 选准语言发散点,进行口语交际: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能触发学生孕育语言的训练点是很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仔细探究,教学时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但都没有成功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怎么借?“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看过的书籍、电视等说出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故事:①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草地上,他看到梅花鹿在吃草。就对梅花鹿说:“梅花鹿大哥,您把尾巴借给我好吗?”梅花鹿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传递信息呢。”②  小壁虎看见了猴子就向猴子借尾巴,猴子说:“不行,如果我把尾巴借给你,我爬起树来就不灵活了。”……同时,还要组织其他孩子认真听,请他们来评论。至此,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在口语交流中迸发出来,从而也扎实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⑵ 把准语言发散的契机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中除了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思维训练外,教师还需察微观细,注意挖掘教材,捕捉学生语言的孕育契机。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文时,我设计了 “课本剧”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排练。由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角色,分饰鸭先生、兔姑娘、鹿先生,结合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语言也可以进行适当加工)另一名学生做导演。看哪一组表演、合作的最出色,颁发优胜奖。我想,通过这样的相互交流,学生的思路更宽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了,同时也达到了在互动中进行口语交际的目的。

三、将口语交际自然融合在现实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巧搭口语交际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 “舞台”中观察、表达,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参与、影响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些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组织讨论“偷人家的学习用品好不好,为什么?”、“有一同学要转学了,大家怎样说欢送辞?” 。另外,还可组织活动进行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的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让学生有条件和机会。只有我们教师时时处处重视挖掘教材,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