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幼儿都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感,或者说节奏的本能。当他们还是母亲腹中的胎儿时,就已经感受着母亲的有节奏的心脏搏动。降生以后,他们来到一个充满各种节奏的声音王国,因而对各种声音的节奏尤为敏感。曾经有人作过这样一个试验:给一个躁动不安正在吵闹的新生儿播放他母亲心跳的声音录音,很快就使这个新生儿的情绪平静下来。

这说明新生儿对母亲特有的心跳节奏有一种清晰的分辨和记忆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幼儿们自身的许多本能动作也是极富节奏感的。

比方幼儿吮吸母亲的乳汁,这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本能动作,其中就包含了动静、缓急的有规律的交替。甚至有人把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看作是人的第一个节奏活动,这也是不无道理的。

幼儿可以通过许许多多的途径去感受各种节奏,母亲轻轻的安抚,有规律地拍着他们;母亲唱着摇篮曲,轻轻地摇着摇篮……幼儿也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节奏感觉,比方走路、跑步、跳跃、拍手、念儿歌等等。

我们说绝大多数幼儿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本能,但是这种本能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挖掘、培养和提高。否则就有可能自生自灭,到了成年以后丧失了对大自然各种生命节律的敏感。这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啊咽此,需要我们尽量多地为幼儿们提供节奏活动的体验,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或者舞蹈、歌唱、游戏等活动来准确而富有韵味地再现这丰富多彩的节奏。

(1)人体动作节奏游戏.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节奏乐器。我们可以用它“奏”出许多好听的节奏乐,比方拍手、拍腿、跺脚、奔跑、点头等等。但是这些动作不可能生来就会,因为它还受到幼儿们动作能力的发展、大脑控制协调能力的提高等因素的制约。就拿最简单的走步来说,就是一个需要手脚配合、协调活动的动作。要能走出合上音乐节拍的步伐,关键在于脚落地时要能合拍,要做到这一点,每走一步的时间就要相等,这就意味着双脚在空间的移动上必须均匀,身体保持稳定、平衡的能力也相应要高,否则会出现大一步、小一步、快一步、慢一步的现象,致使动作难以合拍。这就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情况,内心能感觉到节奏但不能通过大脑有效地控制身体把它表现出来。可见要能自如、准确地随音乐上下肢协调地动作,必须在大脑对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尽早地

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活动去发现他们自身的身体节奏,从而充分利用身体这一天然打击乐器,去更好地感受各种节奏,提高节奏感,这对于提高大脑对身体动作的控制能力,增加动作的协调性,使动作更加优美而富有韵律感,是非常有用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