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吧,我可以等你,可孩子们不能等你。记住:人生在世,做好每一事。”这是两年前,父亲留给我的最后一言,后便撒手西去。

父亲辛苦。幼年失母,遇上了人生三大悲剧之一;而立之年,苦心经营的纺织厂濒临倒闭;知命之年,厂里形势刚有转机,他却患上了不冶之症。

父亲少言。那“面朝沙土背朝天”的生活孕育了他寂寥的个性。没有高谈阔论,没有闲言碎语,只有用双手证明一切。依稀记事至今,影响至深的便是他的两次“教诲”。第一次是我考上师范,在车站,父亲拍了我的肩,淡淡地说:“孩子,你比父亲有出息。记住:人生在事,要做好每一事。”这第二次,便是两年前的“六一”前夕,父亲病卧床上已一月有余。我家校两头跑,既要设计特教课题方案与张罗学生的节日,又要陪伴父亲。此刻,父亲对我进行了第二次“教诲”。此后,他便……

这两次清淡如水的教诲,时刻萦绕在我心间。它激励着我这五尺男儿,不惜为之“透支”生命。

自学考试温习,时钟已指“十一”,昏昏欲睡之时,抬头仰望墙上的父亲,他正蠕动厚唇,似乎在教诲什么。于是,我冷水醒脸,复坐案头。不达六十,誓不罢休……

普通话二甲测试,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且又少于言表的人而言,正如平步登天之难。面对着第三次成绩单上那“85.3”分的“好”成绩,我木立于进修校的大门前,心中热泪满淌。万分颓丧之时,耳畔飘来父亲的教诲:人生在世,做好每一事。对,再去报名,再去培训,不到“87”分,不见父亲……

优秀教师考核,面对那一位位教林老将,我嗫嚅万分。特别是在体小的第二次考核——借班上课之前,我手握预案,欲记不能,欲罢不甘。“怎么办……怎么办……”焦头烂“脑”、如坐针毡之时,眼前闪现了父亲,父亲那“做好每一事”的教诲使我如沐春风,丢弃预案,面对学生,迅速构建了平等对话的舞台……

人说“战场父子兵”,我却言:教坛父亲心,儿子兵。

面对家中那叠叠奖状,学校领导那声声赞许,办公室同事那阵阵羡慕,我却要对父亲说:父亲,难忘那朴实而又至理的教诲——“做好每一事”。是呀,早岁哪知教事艰,中年深谙父亲言,夜澜卧听风吹雨,父亲教诲入梦来。

作者简介:

陈兴泉,男,1975年生,1995年毕业至今,任职于党山镇中心小学,大专学历,现参加本科自考。1999-2001年参加并结业于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曾获区优秀教师、区先进工作者、镇“十大名师”等荣誉称号。在语文教学中,以科研引路,大胆进行改革,撰写9篇论文在省、区级获奖,其中省二等奖1篇,区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设计的两个特殊教育教案获区一等奖,学习方案获区二等奖。业余时间,喜好阅读。